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饮用水源水突发性镍污染应急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水厂现行工艺对含镍污染原水进行处理,当原水中镍质量浓度超过0.03 mg/L时,经处理后无法保证镍去除达标。在水厂现有工艺基础上,通过投加高锰酸钾、助凝剂PAM和调节pH来强化镍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pH和高锰酸钾投加量是影响镍去除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最佳去除率方案: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5 mg/L,调节pH为9.5,PAC投加量为18 mg/L,PAM投加量为1.0 mg/L。在此条件下处理镍质量浓度为0.1 mg/L的原水,出水剩余镍为0.009 mg/L,去除率达到91%,同时该条件可使质量浓度<0.22 mg/L的镍污染原水处理后达标。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可作为柳江沿岸水厂应对镍污染的一种有效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灰色预测理论,建立了龙江突发水污染水质变化趋势的GM(1,1)预测模型,而后对模型进行残差修正。结果表明:经残差修正后的GM(1,1)模型更为合理,预测精度明显提高。本研究中灰色理论能够有效地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短期预测,为相关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提供参考,减小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3.
在pH 6.4 KH2PO4缓冲溶液中,痕量钯(Ⅱ)能显著猝灭钙黄绿素的荧光,基于钯(Ⅱ)对钙黄绿素的荧光猝灭效果,建立测定痕量钯(Ⅱ)的新方法。考察了它们的光谱特征,影响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λex/λem=496/515 nm处,Pd的量在0.047~1.25μg/mL范围内与Δ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F=29.1ρ(μg/mL)+8.62,相关系数为0.9990,检出限为0.014μg/mL。方法用于银矿样中钯(Ⅱ)的分析,相对标准偏差为2.9%~3.7%,样品加标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氯酚类物质(CPs)新的检测方法,通过光谱学特征,探讨了CPs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机制。以2,4-DCP为对象,考察了溶液酸度、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Ps-HSA体系荧光猝灭强度的影响。由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2,4-DCP与HSA的猝灭常数(Kq)及反应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新建方法线性范围为0.75~6.50μg/10 mL,检出限为2.26×10-10g/mL(以2,4-DCP计),Kq=3.713×1013L.mol-1.s-1。该方法与C18柱固相萃取技术相结合,用于水中CPs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91%,加标回收率为96.44%~105.94%。对荧光猝灭机理的探讨结果表明,2,4-DCP致HSA内源荧光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