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0篇
  201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六边形管片衬砌是可以在TBM高速掘进中实现快速隧洞衬砌的一种隧洞衬砌方式。但这种村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精确而敏感,不适宜于软弱围岩,弯洞段误差大,止水质量不易保证,回填蛰层需要重复灌浆等。本文根据引黄工程的实践经验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避免和修复措施,旨在为国内目前越来越多采用这种衬砌方式的引水工程和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的实践说明,在一定洞径范围内采用TBM法施工,六角形管片衬砌,能够实现高速度与高质量的统一,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对引黄工程采用TBM法施工不同阶段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初步总结,重点讨论了止水设置,豆砾石回填灌浆,护盾形式,导向杆与连接销等主要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万家寨引黄工程地面泵站出水压力平洞和竖井的工程主要设计概况、工程主要施工情况、混凝土质量全面复测情况,阐述了混凝土裂缝与渗漏原因分析,最后对缺陷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家重点煤,电建设基地一大同,平朔的严重缺水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规划对该地区未来的水量需求进行了预测,指出引黄工程北干线供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对北干线工程进行了可行性论述,认为该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具备兴建条件。  相似文献   
5.
万家寨引黄工程采用六台TMB掘进机共计完成隧洞开挖及衬砌长达121.3km,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在工程实践中,经过对管片结构、施工方法及工艺的不断改进,工程质量逐步提高。后期施工的联段7#隧洞各项技术指标已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引黄工程的实践说明,在一定洞长范围内采用TRM法施工、六角形管片衬砌能够实现高速度与高质量的统一,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对引黄工程采用TBM法施工不同阶段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初步总结,重点讨论了止水设置、豆砾石回填灌浆、护盾形式、导向杆与连接销等主要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万家寨引黄工程水价一直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通过介绍引黄一期工程成本水价和呼延水厂成本水价以及居民和工业企业的水消费承受能力,分析了成本水价偏高的原因:一是投产初期引黄工程销售水量远小于其供水能力,工程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高额的贷款利息。虽然工业水价和城市居民生活水价仍有上升空间,但由于成本水价远高于用户承受能力,因此目前工程不能做到自负盈亏,需要财政进行补贴。通过比较不同用水量情况下的成本水价可以发现:扩大销售范围,增加销售水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和最长远的办法。建议尽快建设引黄工程北干,并尽快关闭自备井,限制地下水开采量,禁止超采,实质性推动呼延水厂二期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万家寨引黄阳曲原水直供工程穿越汾河,由于穿越段汾河河道的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工程先后研究了多种施工方案,最后采用了一种经济、安全和便捷的方案,并成功实施。文中详细介绍了方案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8.
六边形管片衬砌是可以在TBM高速掘进中实现快速隧洞衬砌的一种隧洞衬砌方式,文中通过121km万家寨引黄工程TBM施工隧洞的实践在肯定这种衬砌方式具有速度快这一明显优点的同时简要分析了其存在的缺点:精确而敏感,不适宜于软弱围岩。弯洞段误差大,止水质量不易保证,回填垫层需要重复灌浆等,旨在为国内目前越来越多采用这种衬砌方式的引水工程和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中大型同步电动机由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现已制造完毕,陆续发运工地现场,对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及相关的设计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根据3种机组型式试验的真实数据进行了比较,这是我国首次在大型泵站群中引用了国外的机组制造技术,可以预计在泵站未来的运行实践中,这部分设备将保持其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万家寨引黄阳曲原水直供工程穿越汾河的方案研究、优化和比选,为了解决施工安全、施工导流和投资的问题,从南方引进了一种在江中和海上进行的施工方法——水中沉管法,并将该方法在万家寨引黄工程的成功应用以及其经济、安全、工期短和无需导流也不影响河道过流的显著优点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山西省乃至国内北方地区穿越主要河流的输水、输气和供热等管道工程开辟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