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6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河流域水环境时空差异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辽河流域的水环境时空差异性进行分析评价.依据流域内4条主要河流(辽河、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的25个监测点2000-2009年资料,监测点分为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水质清洁区,反映不同采样点的水质水平和污染程度.通过重度污染区和中度污染区的各个站点主成分综合得分的计算,得到辽河...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探究了城市不同功能区街道灰尘重金属(Cu、Pb、V、Zn、Cr、Mn)空间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对本溪市文教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交通区和混合区街道灰尘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街道灰尘中重金属Cu、Pb、V、Zn、Cr、Mn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本溪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的3.4、3.1、0.9、5.5、2.0、1.0倍;Cu、V、Cr在文教区质量分数最高,Cr、Mn在商业区质量分数最低,V在居民区质量分数最低,Pb、Zn、Mn在工业区质量分数最高,Cu、Pb、Zn在混合区质量分数最低。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的结果表明,本溪市街道灰尘中的重金属达到重污染水平,具有严重的潜在生态危害,其中,V、Cr、Mn属于低潜在生态危害,Zn属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Cu、Pb达到了重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3.
光催化技术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石墨相氮化碳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半导体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近些年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石墨相氮化碳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禁带宽度为2.7 eV、仅可以吸收太阳光中小于475 nm的蓝紫光、光生载流子易复合、量子效率低、比表面积小等,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来提高光催化性能。主要评述了石墨相氮化碳在结构优化、贵金属沉积、半导体复合、元素掺杂、染料敏化、碳材料复合等方面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污染净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三嗪环富电子配体及Zn(Ⅱ)离子构筑的2例类分子筛拓扑结构的发光金属有机框架LMOF-1及LMOF-2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有机农药氟乐灵及除草醚。经荧光淬灭实验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实,LMOF-1及LMOF-2对氟乐灵的检测机理同时包含电荷转移机理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而LMOF-1及LMOF-2对除草醚的检测机理主要为电荷转移机理。LMOF-1对氟乐灵的检测限可低至5.54μmol/L,检测效率可达(2.595±0.488)L/μmol。  相似文献   
5.
以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尿素、三聚氰胺为改性剂,合成双氰胺甲醛型改性脱色絮凝剂,并用于酸性红18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絮凝沉降实验。实验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物料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改性脱色剂脱色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与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复配使用情况。通过红外光谱图发现产物为改性的脱色剂。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双氰胺甲醛脱色剂性能优于未改性产品,其最佳反应时间为3h,最佳反应温度为80℃,最佳的物料摩尔比为双氰胺:甲醛:氯化铵:尿素:三聚氰胺=1:3.5:0.75:0.13:0.03。改性脱色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20mg/L,其脱色率达到94.6%;单独使用PAC时,最佳投加量为60mg/L,脱色率仅为57.6%;改性脱色剂与PAC复配之后,PAC用量不变时,改性脱色剂投加量为80mg/L时,脱色率就达到94.8%,脱色剂与PAC的复配,不仅提升了脱色性能,并可减少有机脱色剂使用量,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采用物化-生化耦合处理难降解石化干法腈纶废水,开展了以多技术协同O3高级氧化与多格室A/O型膜生物(MBR)反应器为核心工艺的小试与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物化-生化技术的合理耦合可显著提高石化干法腈纶废水处理中化学耗氧量(COD)、氨氮和总氮(TN)去除效果;MBR-O3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集成试验工艺稳定运行工况下,其COD、氨氮和TN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0.0%、95.0%和80.0%,出水平均浓度可分别控制在100.0 mg/L、5.0 mg/L和35.0 mg/L以下。另外,由于石化干法腈纶废水水质缺少一定的可生化有机碳源以及丙烯腈低聚物和含氮杂环类有机物的难生物降解性,因此在生物脱氮过程中,有机氮向无机氨氮转化的氨化步骤限制了整体工艺脱除总氮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邢杨  于潇贺  徐强  王晓宁  狄玲  李法云 《精细化工》2019,36(9):1741-1747
从超分子化合物荧光探针、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及金属有机框架(MOFs)荧光探针3个方面,对目前荧光探针有机农药检测技术所涉及的探针类型、有机农药种类、溶剂体系、作用现象及检测机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着重对MOFs荧光探针在有机农药检测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总结和展望。未来中国有机农药检测技术将沿着探索快速、高效、环境友好检测技术的趋势,发展更具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有机农药检测及污染修复联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了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固体微生物菌剂对该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考察了最优修复条件及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石油烃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是以粉砂为主的灰漠土,含水率低,含油率高,弱碱性,土壤中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的有效含量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最优修复条件为土壤孔隙度55%、含水率25%、固体菌剂添加量5%、氮/磷摩尔比10、生物表面活性剂添加量05%,在此条件下经过60 d的生物修复,含油率由最初的407%下降到181%,降解率为5553%,小于C27的正构烷烃得到了明显的降解,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单靠改善外在环境条件进行生物刺激,无法有效去除石油烃,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生物强化是去除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典型工业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沈阳冶炼厂厂区及其周围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表层土壤(0-20 cm)中,Cd、Pb、Cu和Zn浓度范围分别在7.25-81.20,562.92-1014.10,289.70-527.93,673.36-1021.60 mg/kg,其平均含量分别为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的74.92,2.27,4.07和3.15倍,污染程度呈现出Cd>Cu>Zn>Pb的特征.在空间分布方面,受人为与环境气象因子的共同影响,原沈阳冶炼厂厂区周围土壤中Cd、Pb、Cu、Zn 4种重金属污染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呈西北至东南方向分布,西北方向土壤污染最为严重,东北至西南方向和正东至正西方向较轻.4种重金属中,Zn的污染范围最大,Cd污染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污染点源附近,Pb和Cu的空间分布介于Cd和Zn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