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水利工程   3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整理了2010年—2016年间影响力较大的相关刊物上有关地面灌溉管理及技术方面论文的总体分布情况,系统评述了从单一田块拓展到集约化种植区域上的灌溉系统需要突破的四种关键技术(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方法、信息采集与传输技术和智能化灌溉管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智能化管理是集约化条件下农田灌溉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建立适合灌区水文特点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及考虑土壤水力特性和微地形空间变异性的农田尺度灌溉模拟模型,开展农田尺度灌溉系统优化设计研究,研发智能灌溉系统及设备,推动灌溉管理走向自动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灌溉水肥精量调控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15年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瞄准现代灌溉农业集约化和精量化发展目标,重点围绕不同生态区域、不同尺度农田的水肥施用与多过程综合调控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开展了现代灌溉水肥精量调控研究,取得了系列化的成果:考虑土壤空间变异和层状质地对水肥分布的影响,改进了微灌系统的设计方法;在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等不同气候区,选取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等典型作物,全面考虑水力学参数、土壤水肥动态和淋失、环境参数以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因素对微灌均匀系数的响应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微灌均匀系数分区标准;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变量灌溉理论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发展了适用于缺水地区的非充分变量灌溉理论;从系统安全、环境安全和水肥高效利用出发,揭示了再生水滴灌对系统性能和环境的影响机制,定量评价了再生水中养分的有效性;研发了低压高均匀灌水器、多功能系列喷头和智能灌溉施肥机等装置,实现了灌水施肥性能的提升;形成了区域化的喷、微灌水肥高效利用模式。上述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农田水肥利用率、推动喷、微灌理论和技术进步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3.
智慧灌区建设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灌区是强人类活动下二元水循环理论的重要实践,近年各级灌区管理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路,大力推进灌区信息化及现代化建设,在远程传输、远程控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交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但与此同时,灌区的信息化管理目前仅限于对信息的采集和存储,未能对信息进行深度处理、利用、反馈与决策,即以人工智能或智慧的形式开展灌区用水过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出了投融资方案和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方案,主要是工程建设投融资其基础部分国家主投、公共部分多元众投、专用部分用户参投,工程运行管护则依托专业化市场团队进行国有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组建农业用水合作社进行田间工程运行管护,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田间工程的建设及运行管护。  相似文献   
5.
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是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规模化水田布局除了考虑灌溉效率问题,还需要协同农机作业性能等目标来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求。本文将田间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田间试验测量了庆安国家灌溉试验重点站内22块水田的收割机生产率,数值模拟选取了收割机机型、田块面积、田块长宽比共计210组方案,利用收割机生产率模型开展数值模拟,分析了水田不同形状、面积和长宽比对收割机生产率的影响,探究了基于较高收割机生产率前提下东北地区适宜水田规格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大面积、较大长宽比的矩形水田规格有较高的收割机生产率,适宜东北地区水田长度和宽度的阈值分别为[160 m,200 m]和[40 m,200 m],该结果可为水田优化布局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的准确预测预报对于制定作物灌溉制度与实时灌溉调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气象因子的不确定性极大的影响着ET_0的预测精度。因此本研究采用马尔科夫蒙特卡罗模拟与自适应采样算法相结合的方法(AM-MCMC)对气象因子的不确定性进行修正,以气象站实测ET_0作为标准值,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模型建立气象因子与ET_0的映射关系,建立基于气象因子不确定性的ET_0不确定性预测模型(CU-RBF),并以华北平原农田下垫面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RBF确定性预报结果相比,CU-RBF预测结果的各精度评价效果均有所提高,纳什系数提高了10%,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16.94%、17.05%,且单独修正平均风速的CU-RBFWs预测模型效果比分别单独修正最高温度、平均相对湿度的预测模型效果好。考虑气象因子不确定性开展ET_0的预报研究,减小了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可为农田下垫面的未来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近年来完成100万亩农田由传统地面灌(管灌)转为浅埋滴灌的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和改造。本文根据该工程实施2年来的实地调研和2010—2019年地下水观测资料,以常规管灌为对照,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节水、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对浅埋滴灌技术和高效节水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对地下水埋深的变化情况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浅埋滴灌技术比管灌技术分别节水41.83%和37.66%,灌溉水生产率提高1倍以上,净收益增加51.96%和49.88%。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对比可知,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由工程实施前0.36 m/a下降至0.24 m/a,浅埋滴灌工程实施能明显减缓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浅埋滴灌技术的综合效益均高于管灌,可在本地区或者相似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微地形条件下入渗空间变异对畦灌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入渗空间变异对畦灌性能影响显著。本文基于构建的畦灌数值模拟试验条件,借助二维灌溉模拟模型,针对规格不同的3类畦田系统模拟分析不同微地形空间变异程度、入畦单宽流量和坡度条件下入渗空间变异对畦灌性能的影响,讨论其影响程度与入渗和微地形空间变异程度、入畦单宽流量和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入渗空间变异主要对灌溉均匀度CU和灌溉效率Ea产生影响,对水流恰好覆盖整个田面所需灌水量基本无影响,入渗空间变异越强畦灌质量越差。当入渗空间变异为弱变异时,在实际工作中可不考虑其影响,当入渗空间变异系数Cv大于0.5以后其影响则非常显著;入渗空间变异对畦灌性能的影响程度随微地形空间变异的变化趋势与坡度密切相关,零坡度条件下随着微地形空间变异的减小而增加,当田面平整精度较高(Sd小于2cm)且坡度为零时,其影响尤为显著,实际应用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利用作者开发的基于SGA和SRFR模型构建的畦灌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系数优化反演模型,在不同田间灌溉实例条件下进行参数优化估值,分析评价依据地表水流推进(消退)数据估算得到的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糙率系数进行畦灌地表水流运动过程模拟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基于地表水流推进数据估算的参数可很好地模拟非稳定状态下的水流推进过程,但其模拟地表水流消退过程的效果却普遍较差,而采用基于地表水流消退数据估算的参数虽可较好地模拟稳定状态下的水流消退过程,但用其模拟水流推进过程的精度却有所下降,只有采用基于地表水流推进与消退组合数据估算的参数,才能获得较佳的综合模拟效果。与人工试算法和离散变量法估算的参数相比,基于SGA优化估值参数模拟的畦灌地表水流运动过程效果更好,SGA是改善参数估值精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常规土地平整与激光平地技术组合应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许迪  李益农  李福祥  杨继富 《水利学报》1999,30(10):0052-0057
在常规土地平整方法与激光平地技术组合应用实践基础上,对两种平地方法的平整效果、作业效率及成本费用进行分析。结果认为,为达到费省效宏的组合平地应用形式,在土地原始平整状况较差的渠灌区,应首先采用常规平地方法进行粗平,当田面平整精度与平地期望值的差值接近3cm时,再利用激光精平方法完成土地平整工作。对田面平整度较高的井灌区,也可直接采用激光平地技术完成土地精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