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所在崎岖列岛海域水、沙运动规律和冲淤环境的调查研究,对港口建设过程中小洋山岛链3个汊道的封堵而导致汊道潮流量的丧失,港区淤积体的生成,进而引起洋山港区海床地形冲淤环境变化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堵汊工程后,在新的边界条件下,经过水沙和地形冲淤的不断调整,原来“冲淤平衡、略有冲刷”的环境逐渐得到恢复,港内水深得到良好维护,确保了深水港的成功建设。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洋山深水港工程建成后,洋山海域北侧边界发生了重大变动,引起水动力的变化,影响港区冲淤调整。从大量现场观测资料分析可知,一、二期工程建成后,落、涨潮流速在一期码头前沿剧减;三期工程北岸形成5.7km的平直岸线后,流速有所增加。对小洋山长时间序列潮位的调和分析表明,工程建成后主要分潮的振幅有所增加,近北岸水流局部滞流;海域水流在涨、落憩期间出现潮汐环流;海域东部出现壅水以及涨潮流主轴北偏和北岸水域涨潮流相对增强等现象。潮波运动的非线性效应和柯氏力效应增强的综合影响弱化了该海域的基本流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