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屋面绿化隔热一体化技术的原理、结构组成、屋面绿化的隔热作用以及其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采用循环环境水槽试验对流速对氮元素降解过程的影响进行的研究。研究中,分别监测了不同流速条件下水体的氨氮、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分析了pH随流速变化对氮元素主要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水体pH主要受氮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其值的变化与氨氮、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的浓度变化显著性相关,其与流速同样关系紧密,无论是氨化反应占主导阶段,还是硝化、反硝化反应占主导的阶段,均是流速越大,pH越高。  相似文献   
3.
简述水体内源污染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研究技术.环保疏浚是应用广泛的水体内源污染控制措施.概述环保疏浚的作用、相关技术和评估手段.环保疏浚可对水体指标及水生动植物产生负面作用.选择合适的疏浚厚度、频率和季节可提高环保疏浚效果.综合考虑水体环境并改进水动力学模型、泥沙输移模型和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可揭示底泥污染的释放机制,以制定有效的疏浚策略.  相似文献   
4.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清远市2009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清远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3个因子分别是区域水环境容量、 工业化程度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清远市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不一,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红茶中4种茶黄素(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了酸酯和茶黄素-3,3'-双没食了酸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样品用70%的甲醇水浴提取,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分离,串联四级杆质谱多反应离子监测,外标法定量;色谱系统流速为250μL/min,柱温为30℃,流动相为0.1%甲酸和乙腈,梯度洗脱。结果表明,4种茶黄素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5,平均回收率在91.95%~105.37%之间,RSD(n=5)在2.37%~4.03%;方法的检出限在13.2~19.1 ng/m L,方法的定量限在39.7~52.6 ng/m L。所测红茶茶黄素含量为3.32 mg/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含量为1.96 mg/g、茶黄素-3'-没食了酸酯含量为1.48 mg/g、茶黄素-3,3'-双没食了酸酯0.70 mg/g,茶黄素总量为0.75%。该检测方法能快速检测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能有效分析评价红茶的品质,合理控制红茶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6.
7.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已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更要积极地参与到“双碳”行动中。在双碳背景下,结合校园基建工作,开展零碳实验室建设工作,为各项实验活动的高效安全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因此,通过对双碳背景下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零碳实验室的整体改造方案,在学院零碳实验室运行与实践应用过程中让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每位师生心中,对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已有的地质灾害资料,对诸暨市地质灾害发生与分布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玄武岩和变质岩分布区地质灾害最为易发,其次是细碎屑岩,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很大的控制作用,滑坡主要发生在中等坡(15°~30°),崩塌主要发生在陡坡与急坡(30°)。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将诸暨市地质灾害区域分为2个中易发区、5个低易发区。  相似文献   
9.
对魏锡克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与试验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符合较好,可为承载力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预测模型,通过区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该模型可对区域未来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模拟预测。以广东省粤北某市为例,结合当地发展目标,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对该市"十三五"期间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较大的因素,最后为该市未来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