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门峡库区包括黄河小北干流韩城龙门至潼关长132.5公里,北洛河蒲城状头至入渭口长 131.7公里,渭河咸阳铁桥至入黄口长208公里。涉及陕西关中东部3个地市、14个县区的近200万人口和200万亩耕地。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来,在为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发电等方面发挥巨大效益的同时,却给陕西岸区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灾害。黄河潼关高程持续抬高,库区各河道泥沙淤积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在水库长期高蓄水运用等因素的影响下,潼关河床高程最大抬升值已达到5.2米.且居高不下。渭洛河下游和黄河小北干流泥沙淤积随之迅猛增加,已达到45亿吨。为建库以来潼关以上淤积最大值,并有继续淤积增加趋势。 伴随泥沙淤积和潼关高程抬升,库区河势进一步恶化,灾害逐年发展,发灾频次和成灾损失近年来明显增多、增大。防汛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相似文献   
2.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自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腹地,从潼关汇入黄河出境,陕西境内河长504km。渭河沿岸有宝鸡、咸阳、杨凌、西安、渭南等大中城市,集中了全省61%的人口、81%的国民生产总值。2003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渭河流域接连发生了6次历史上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及洪水过程,灾害损失惨重。本文通过对“03.8”洪水防汛抗洪评价分析,提出了今后加强渭河防汛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延安“93.8”暴雨洪水抗灾经验和致灾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8月3日晚至4日凌晨,延安地区部分县(市)突降暴雨和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出现了1977年以来最大的暴雨洪水灾害。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对这次暴雨洪水(以下简称“93·8”暴雨洪水)的实况、抗御对策、致灾因素等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今后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初黄河三门峡水库建成后,致使陕西省渭河咸阳以下208公里,洛河(氵状 )头以下136公里,黄河禹门口至潼关132公里河道及其两岸受回水浸没和淤积影响,出现了一系列洪涝盐碱等严重灾害,长期制约关中东部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河小北干流凌汛灾害在历史上记载很少.据陕西省有关县志记载,该河段仅在清光绪十八年(1873年)和民国十八年(1929年)曾出现过两次封河.1873年的封河是"冬季极冷,河、池、渠水结冰坚厚,如行平地".1929年是"大雪盖地,两月有奇,三河坚冰,车马通行".可见只是冻害严重,未有凌灾发生.  相似文献   
6.
鏖战“6.8”     
6月 8日的夜晚,陕南佛坪等地,一个难忘的惊魂之夜:凄厉的雷声撕裂平静的夜空,咆哮的洪水奔涌而下,暴雨摇撼大地,洪魔肆虐村庄,灾难从天而降……紧要关头,我省党政军民紧急动员抗洪救灾,水利战线干部职工全线出击,在秦巴山区谱写了一幅气壮山河、人定胜天的抗洪图。  相似文献   
7.
抗御延安“93.8”暴雨洪水经验和致灾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渭河下游洪涝问题长期制约着陕西省关中东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客观分析 河道淤积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渭河下游防洪减灾治理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