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针对东太湖近年来出现的水环境质量下降、蓝藻水华事件频发的现象,根据1986年—2020年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与东太湖相关水文资料,从水文角度对影响东太湖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水质较差的湖西区入湖水量的增加,会向湖区输入更大的污染物负荷;而水质相对较好的浙西区在年内水资源调度期入湖水量的减少,也对湖区水环境的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在环太湖出、入湖水量整体增加背景下,太湖湖体交换周期明显缩短,这会限制水体循环过程中污染物的有效沉降,进而影响东太湖来水水质。此外,流域下游地区供水需求的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东太湖湖区的水动力条件,从而对湖泊底部沉积物造成更大的扰动,这还包括围网拆除之后湖面风浪扰动加强等因素的潜在影响。在后续东太湖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应对水文条件的变化予以重视,从合理规划太浦河取水量等方面入手,结合流域上游区控源截污等工作,帮助实现东太湖水环境的稳定提升,保障太湖下游地区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2.
3.
柳子豪  秦灏  吴小靖  钟栗 《水力发电》2023,(4):12-16+28
新孟河工程引水后,现状工况下平水年(p=50%)时滆湖年内水位变化不能满足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湖泊水位要求。为此研究在新孟河工程即将启动引水的新时期背景下,采用太湖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以湖泊水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生长对滆湖水位的要求为目标,根据现行水资源调度下的目标实现情况,提出有利于滆湖水生植物生长的水资源调控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在新孟河工程启动引水后,平水年(p=50%)时通过增加新孟河工程(界牌水利枢纽)在年内1月~3月与6月~7月的排江机会,同时减少区域其他沿江口门的引江机会,可以在满足平水年新增湖西区入湖水量25.2亿m3的前提下,达到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调度目标水位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1986—2018年期间环太湖水文巡测资料,分析了环太湖及主要水资源分区出入湖水量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环太湖入湖水量历年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在2007年前、后2个时期年均入湖水量增加了29.9亿m3.太湖入湖水量增加主要集中在湖西区,浙西区入湖水量变化则相对稳定,但在年内水资源调度期时浙西区入湖水量表现出...  相似文献   
5.
风浪是导致太湖西部湖区的滨岸带出现淘刷侵蚀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明晰太湖西部湖区滨岸带受风浪的影响,利用太湖长序列风场数据,结合浪高计算公式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风浪影响指数分析方法,并揭示了该影响指数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太湖西部湖区滨岸带大部分区域受东风和东南风的影响较大,而竺山湖东岸区域浪高却受西风和西北风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以为未来太湖滨岸带修复和环湖大堤防浪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受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区域下垫面条件和极端气候等变化环境影响,苏南运河成为太湖流域“涨水快、退水慢、水位高”的高水河道和防洪排涝突出薄弱处。基于实测水文资料,结合水动力模型手段,对2016年流域特大洪水发生时期苏南运河实况洪水过程开展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各项治理措施实施后,可以分段解决运河洪涝水出路,降低运河沿线洪水位。研究发现,在苏南运河上游湖西区段,河道汇流以北排长江和沿运河下泄为主,武澄锡虞区、阳澄淀泖区段水流去向受长江和太湖两侧洪(潮)水位影响,当外部长江水位较高时,通过运河调蓄缓排是主要洪水出路。结合区域治理情况,按照“扩大外排、增加调蓄、控制下泄”的分段治理理念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依据1951—2014年气象数据统计分析及野外调研资料,讨论了1951年以来陇东黄土山地带降水量、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平凉地区最近20年以来不论全年、冬半年或夏半年平均气温都呈明显上升趋势,自1997年以来平均气温比之前40年上升1.2℃。相比之下,除冬半年降雪量略呈减少趋势外,年总降水量并不存在显著增加或减少趋势,而更倾向于存在7 a左右长周期变化或2 a左右短周期波动。伴随气温逐年上升而降水量并不增加,退耕还林等人工干预措施不断加剧的总趋势,土壤水分或浅层黄土地下水资源量不断减少,进而影响林木生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效恢复。指出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地带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地形地貌特征科学合理规划耕地、休耕地、林地、草地以及树(草)种选择、林木密度等是今后长期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