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匣小流域坡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匣小流域为坡地水土流失监测试点,以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手段,以坡地径流小区定位观测为依据,建立石匣小流域坡地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定位、定性、定量监测各种坡地类型的水土流失量、污染物流失量,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提供数据,为全市山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工作提供经验及方法,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方针政策及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德合作小型水体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德合作小型水体生态修复示范项目,选取北京6个、河北1个小型河流开展生物状况监测、评价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示范工作,在技术上采用《欧盟水框架指令》的标准和经验。项目工程取得显著生态效益,修复后项目区底栖动物种类、清洁种数量及多样性指标均大幅度提高;植被种数量提高,入侵种数量减少,多样性指数提高;水文地貌状况和水质(物理化学)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亚行贷款项目“北京饮用水源保护及泥石流防治工程”简介段淑怀(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饮用水源保护及泥石流防治工程”是“北京市环境改善项目”6个子项目的第三个。“北京环境改善项目”于1994年11月由亚行执行董事会批准,1995年11月正式签署《贷...  相似文献   
4.
开展系统的河(沟)道监测并实施生态状况分级,是保护河溪沟道等小型水体的重要基础条件。选择北京山区典型沟道(黄峪口沟)开展研究,借鉴欧盟水框架指令,初步建立了包含生物、水文地貌和物理化学三大要素的北京山区河溪生态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生态监测工作。研究认为,黄峪口沟道存在轻度至中等程度的人为干扰,生态质量界于"中等"与"好"之间。监测与评价能合理判断河溪沟道的生态现状与存在问题,为有效实施北京山区的水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7·21"特大暴雨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2012年7月21日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全市平均日雨量达170 mm,大部分地区20年一遇,房山区超过100年一遇。占全市面积1/3的区域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日降雨量。在这次特大暴雨中,山区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削减洪峰和减少水土流失作用显著。在受灾最严重的房山区,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径流23%,削减洪峰流量35%。全市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共减少土壤侵蚀2 392.56万t,与无水土保持措施相比,减少土壤流失49%,其中以生态修复为主的第一道防线占34%;以梯田、水平条及树盘等生态治理为主的第二道防线占15%。  相似文献   
6.
根据"7·21"暴雨后房山区小流域主沟道沿线的灾情调查数据,统计得到各小流域沟道内及两岸主要受灾类型和受灾数量。系统分析降雨、沟道侵占、束窄工程、横向工程以及水文形态等级5方面因素对灾情的影响关系,探讨造成本次暴雨洪灾的主要致灾因素,为后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项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北部山区石闸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项目是北京市科委“八五”期间立项研究的科研攻关项目。该项目将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资源和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为目的。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模式、治理应用技术、水土流失及的流失的监测预报、流域治理管理、效益分析等研究。该项目完成后,已成为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验研究、户外教室展开、对外交流合作、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综合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利用3S技术进行北京市土壤侵蚀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北京市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是利用GKIS地理信息系统生成DEM模型,分析地貌特征;利用GIS系统从遥感影像上提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地表组成物质等;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收集资料、校核判读结果。运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分析土壤侵蚀综合指标,得出北京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采用欧盟水框架指南标准,在北京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开展小型水体(小型河(沟)道)生态修复的做法及经验。从防洪、水质、生态和休闲娱乐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型水体生态修复的目标、技术及做法,介绍了项目6个示范区河(沟)道生态修复措施的配置及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为全市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