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水利工程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洪志鹏 《电气技术》2021,22(12):94-98
针对双母线接线开关元件偏多的问题,受3/2断路器接线启发,本文提出3/2隔离开关母线环形接线.在双母线接线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GIS)设备扩建中,做交流耐压试验时要停双母线,本文引入双断口隔离开关,即采用一种全新的3/2隔离开关(双断口)母线环形接线,实现原运行线路不停电扩建.  相似文献   
2.
调压室是保证水力发电运行稳定性及供电质量的常用解决方案。以差动式及阻抗式调压室为对比对象,设计了瓣膜隔离强冲击式及涌波发电掺气耗能式两种水能自耗式调压室,侧重优化了传统调压室的消能方式,一方面通过减小调压室水位波动振幅而降低其工程造价,另一方面通过加速调压室水位波动衰减而更好地保证水电站的供电质量。通过一系列的模型试验对两种调压室的技术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瓣膜隔离强冲击式调压室在技术上可行,各方面性能较好,可像差动式调压室一样适用于中高水头的水电站;涌波发电掺气耗能式调压室在控制涌波高度及波动衰减时长上有一定的效果,可作为传统阻抗式调压室的技术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3.
洪志鹏 《电工技术》2022,(23):201-203
结合现有工程经验,通过分析1000 kV GIS套管吊装方案,同时兼顾其他因素,对1000 kV进出线构架高度进行优化;根据跳线为单边且采用V型串悬挂的布置特点,可知相间和相地中心距离主要决定于设备电气距离,同时将格构式构架改为格构 A型柱组合构架,通过电气距离校验,对1000 kV间隔宽度进行优化;通过对户内GIS吊装单元及吊装方式的分析,可知采用双吊车可减少室内净空高度,优化了配电装置室建筑高度及体积。  相似文献   
4.
对西藏大古水电站工程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施工区进行立地类型分类,为高寒高海拔地区水电建设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大古水电站工程区内的52个样地为基础,进行野外实地观测调查,并确定含水率、坡度和人为活动3个因子为工程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工程区的立地类型可划分为3个立地亚区,7种立地类型组,21种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5.
好的负荷模型需要反映负荷的本质特征,并能够精确地仿真实测曲线.从系统辨识的角度来看,负荷模型是变电站大量电能消耗元件的一个等值模型,同时负荷模型具有参数不唯一的特点,这就使得简化负荷模型的辨识成为可能,负荷模型的简化辨识也会为工程实际应用带来方便.采用了ZIP负荷模型加感应电动机的综合负荷模型,针对我国配电网的特点,从参数灵敏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将灵敏度小的感应电动机参数部分固定,仅辨识灵敏度较大参数的方法,并用残差分析指标对简化后的负荷模型的准确性加以验证,证明了简化模型参数的可行性,并为进一步研究辨识参数简化后的模型的统计学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洪志鹏 《电工技术》2016,(12):46-48
通过对比双断路器接线及3/2断路器接线形式,并引入GO法对双断路器接线与3/2断路器接线进行可靠性研究后,推荐1 000kV主接线采用3/2断路器接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旋转变压器功能和特点以及应用的背景,为了求出旋转变压器的角度位置信号,采用高精度电压采集芯片AD7656,通过测量旋转变压器的两路路输出电压和一路激励电压,计算其电压的比值,提出了一种求解旋变角度的反正切算法;重点介绍了模数转换芯片AD7656以及其硬件设计电路,和求解反正切函数的具体的算法流程图,该算法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简单,可靠,旋变角度测量算法能够满足一般要求,对出现的误差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下次研究工作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8.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参数的简化是负荷模型实用化的关键,基于所辨识的负荷模型参数进行负荷统计学特性分析对于建立具有强泛化能力的负荷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以综合负荷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阶跃响应为特征向量,用统计学中的系统聚类法并结合方差分析指标对负荷数据加以筛选和分类,并对分类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得到了一些参数和时间上的特征,揭示了负荷数据内部所存在的部分统计学规律.进而应用支持向量机工具对分类后的负荷建立了具有良好泛化能力的负荷模型.归纳出了负荷数据由筛选、分类到建立模型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