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5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西某地区是地质勘探的难题,研究区矿体厚度达200m,疏松的低降速层土质及多层砾石对地质勘察的激发能量衰减严重,影响地质勘探资料的信噪比。通过试验选择了7井组合,单井小药量1kg,井深16m,5m组合基距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2.
作为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资源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的生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更加合理科学等方式,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保护措施。文章便针对该类问题进行了分析,使得水资源的利用能够更加的充分,从而实现实际的利用中水资源利用真正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滕娟 《中国科技博览》2012,(31):271-272
文章简要叙述了潞安矿区地层、构造及地震地质条件,重点对开展三维地震以来的探采对比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以屯留矿N1采区为例,剖析了潞安矿区三维地震解释的陷落柱、断层和煤层埋藏深度等成果的验证情况,得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为今后开展三维地震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运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沁水盆地南部3号与15号煤样品进行了煤岩煤质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黄铁矿的微观赋存特征。结果表明:15号煤含硫量较3号煤高,黄铁矿普遍发育;镜下可划分出黄铁矿的微观赋存特征有莓球状、晶粒状、团窝状、结核状。根据黄铁矿的晶形和赋存特征,可以判断3号煤中的黄铁矿主要形成于同生-准同生、早期成岩作用阶段;15号煤中的黄铁矿具有多阶段演化的特点,15号煤属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海水为黄铁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硫源和有利于细菌活动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我国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规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以《广州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修订工作为例,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广州市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标准,提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应遵循特性、弹性和可操作性的设置原则,在社区公共服务标准中制订分级配置体系、设施弹性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滕娟  贾晓玉 《吉林水利》2005,(12):39-39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贝  黄文辉  敖卫华  闫德宇  许启鲁  滕娟 《煤炭学报》2015,40(12):2916-2926
摘要:研究煤中稀土元素对分析成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及其顶底板炭质泥岩、粉砂岩、灰岩和黄铁矿脉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煤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及富集成因。结果表明,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稀土元素含量整体较低,剖面上太原组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大于山西组,平面上具有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煤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粘土矿物和黄铁矿中,碳酸盐矿物和氧化物中稀土元素含量较低,相当部分的稀土元素赋存在有机质中。相关分析表明,稀土元素与Si、Al关系密切。研究认为,沁水盆地煤中稀土元素的富集受控于聚煤古环境,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具有一致性,成煤时期海水对泥炭沼泽的影响导致太原组煤中相对富集重稀土,但没有导致Ce的亏损。  相似文献   
8.
滕娟 《轻工设计》2014,(24):151-151
作为水资源的一部分,地下水资源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的生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更加合理科学等方式,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保护措施。文章便针对该类问题进行了分析,使得水资源的利用能够更加的充分,从而实现实际的利用中水资源利用真正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煤变质程度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煤质发生变化。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淮南煤田顾桥、潘一和望峰岗井田13-1煤层煤质(挥发分、碳含量、氢含量和发热量)随埋深和不同煤层煤质沿地层层序的变化。结果表明:煤挥发分产率和氢含量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碳含量和发热量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除氢含量外各参数沿地层层序的变化比沿单一煤层的变化大。现埋深对望峰岗井田煤变质作用影响较大,为56.25%,对顾桥和潘一井田影响分别为43.10%和30.41%。根据挥发分产率随埋深的变化关系,推测顾桥、潘一和望峰岗井田分别在埋深1 474、1 160和911 m处出现1/3焦煤。  相似文献   
10.
滕娟  李金辉 《中州煤炭》2018,(6):139-142,147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陷落柱的发育对煤矿的建设和生产安全有着严重的危害,它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井巷工程的施工和布置,限制了采掘机械及采煤方法的选择,对井下巷道的支护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有效对陷落柱进行探查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上述问题,阐述了陷落柱的成因及物理特征,以山西长平煤矿的地质资料为基础,展开了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法等多种物探方法在陷落柱探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及地面瞬变电磁的资料,对勘探区陷落柱的分布范围、规模大小以及导水性进行了分析确定,提高了在探查陷落柱过程中的探查精度,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