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张永玉  潘光杰 《治淮》1999,(12):5-6
经国务院批准,动态总投资41.2亿元的国家治淮重点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全面开工建设。10月25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淮安召开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面实施动员大会,总结回顾试挖段征地拆迁安置和工程建设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程实施的各项任务。江苏省副书记许仲林、副省长姜永荣、水利部淮委主任宁远等领导出席会议。水利部原总工朱尔明宣读了水利部的贺电。江苏省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工程沿线淮阴、盐  相似文献   
2.
2001年,江苏省淮安市委、市政府推行水务体制改革,淮安市水利局新增了城市防洪排涝、节约用水、地下水管理等部分城市水利工作职能。多年来,城市水利紧紧围绕"绿水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和挖掘"四水穿城"的资源优势,始终立足城市水利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服务,为彰显生态水城、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的特色城市服务,坚持水安全、水景观、水生态、水文化统筹发展,围绕"水畅、水活、水清、水景"目标,实  相似文献   
3.
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是一座秀美丰饶的绿水城市,浩渺的淮水和密布的水网把淮安滋润得钟灵毓秀、美丽富庶.作为江苏治淮最前沿、南水北调主通道、民生水利主战场,多年来,淮安市水利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先后加固洪泽湖大堤,整治入江水道,实施^海水道、南水北调、灌区改造等工程,形成"一堤、二道、三景、四湖、五枢、六河、七电站、八灌区、九泵站、十涵闸、百座水库、千里堤防、万座水工建筑物"的淮安特色水利工程体系,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4.
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指出,要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去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认真贯彻上级有关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突出水费收缴、灌区经营管理、国管单位管理及水务一体化等四个方面的改革,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在江苏省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水务局,对部分县区的流域性堤管单位进行撤并,精减分流人员,采取四种模式启动了灌区改革的试点,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去年入秋以来,淮阴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现代化水利工程体系为目标,紧紧抓住水利薄弱环节和水利工程在汛期暴露的问题,突出河湖圩“三堤”达标、小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改造、骨干河道疏浚及小流域治理等重点环节,扎扎实实掀起1999年度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以两江特大洪水为警示,全面启动以河湖圩堤达标为重点的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淮阴市境内流域性河道和防洪圩堤战线长、险工多.798公里流域性堤防有180公里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淮安市城市水利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水利工作发展目标,从源头治污、蓝线管理、恢复河道生态功能、联合调度、执法管理、生态护岸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潘光杰  徐晶晶  张亚成 《江苏水利》2011,(3):I0003-I0003,F0003
3月9日上午,淮安市2011年度水利重点工程集中开工仪式在里运河防洪楚州控制工程施工现场隆重举行,标志着该市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一号文件精神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也标志着淮安  相似文献   
8.
潘光杰  徐晶晶  张亚成 《江苏水利》2012,(7):I0005-I0005
7月5日下午,院士淮安水利行暨河海大学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在淮举行,两院院士陈厚群、汪集肠、吴中如、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朱拓、市委书记刘永忠等出席座谈会。河海大学和淮安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河海大学淮安技术转移中心”协议。刘永忠和朱拓为“河海大学淮安技术转移中心”揭牌。该中心将通过开放实验室、资料信息库等方式,  相似文献   
9.
4月份全省水利科教工作会议以后,各地纷纷实施科技下乡活动。6月27~28日,省水利厅在宿迁举办规模盛大的科技人员下乡系列活动,对前一时期科技下乡活动进行总结交流和再发动。在活动开幕式上,徐永仁副厅长对下一阶段科技下乡活动作了重要指示。结合我  相似文献   
10.
林厚林  潘光杰 《治淮》2000,(1):42-43
我国水利工程供水,从无偿走向有偿,从象征性收费到接近供水成本,经历了一段曲折而漫长的过程。1965年10月国务院批转水电部执行的“水利工程水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走出了全国范围内有偿供水的第一步,但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干扰了这项政策的落实。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利厅制定的“江苏省水利工程水费收交、使用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形成了江苏省全省范围的第一次水费改革。1985年国务院颁布“水利工程水费核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