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规划驱动下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针对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区,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2016年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指数均为线性增加过程,且增幅较大。不同地区城市化指数变化过程较相似,同步性较好,但生态环境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在区域上可划分为两类,其一为波动型耦合关系,包括淮安、宿迁和徐州3市,其二为平稳型耦合关系,包括扬州、泰州两市;江淮生态大走廊整体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与协调度都呈线性增加过程,除2013年外,其余年份都为高水平耦合阶段。2012和2013年为中、低协调发段,2014-2016年为高协调或极协调阶段;空间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方面的结构性指标是影响耦合关系的主要城市化因素,而水气环境是影响耦合关系高低的主要生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应用统计分析Topsis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淮河生态经济带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发现不同水质指标的年内波动差异较大,pH值波动较小,但DO、CODMn、NH3-N波动较大,且站点间差异亦大;苏皖豫三省pH值年内时序上具较好同步性,DO季节差异突出,冬春季偏高,夏秋季偏低,CODMn以江苏省最低,安徽省最高,河南省波动最大,江苏省NH3-N波动最小且稳定,但河南与安徽两省波动大且冬季稍偏高;空间上以淮河干流水质较好,但干流北侧支流水系的水质较差;水质站点空间上可划为三大类型,其中站点S7、S9、S10、S14、S18为水质较差类,多位于支流水系,站点S2、S4、S5、S6、S11、S12、S13、S15、S16为水质中等类,站点S1、S3、S8、S17、S19、S20属水质总体优良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