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5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2004年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放淤试验布设的弯道溢流堰的"留粗排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溢流堰正常运用时段,溢流堰具有较好的"留粗排细"作用,并使下游断面的粗沙含量有所增大;②经溢流堰分流的含沙量和d>0.050 mm的粗沙含量明显小于弯道内各断面,偏小20%~35%,d<0.025 mm的细沙含量则大于弯道内各断面,偏大15%~30%;③弯道一的弯道环流特性显示得比较稳定,而弯道二的曲率半径较小,对流量的变化比较敏感,在运行过程中反映出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放淤试验结果显示:①在2004-2006年黄河干流来水不利的水沙条件下,通过放淤闸、弯道溢流堰、退水闸的合理布置、调度运用和淤区的合理布置,基本可以实现淤粗排细目标。淤区大于0.050mm的粗沙淤积量占淤积泥沙总量的39.7%,大于0.025mm的中、粗沙占淤积总量的72.2%;②淤区进口含沙量越大,泥沙粒径越粗,落淤效果越好;③淤区淤粗、排细呈明显的反比例关系,适当减小粗沙落淤率,可以显著提高细沙排出率。  相似文献   
3.
引黄灌区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影响引黄灌区用水水平的因素,建立了用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关联综合评价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分别建立了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模型,并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为例,对用水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2004年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连伯滩淤区落淤结果显示:①淤区进口含沙量越大、泥沙粒径越粗,淤区含沙量衰减量、粒径降低值越大,落淤效果越好;②淤区“淤粗”、“排细”呈明显的反比例关系,适当减小粗沙落淤率,能够显著增大细沙排出量和落淤泥沙粒径。从试验结果看,将细沙排出率控制在70%、粗沙落淤率控制在85%左右是比较适合的。  相似文献   
5.
2004年黄河小北干流连伯滩放淤试验于7月26日开始,8月26日结束,进行了6轮放淤试验。淤区共淤积泥沙300.5万m^3,其中粒径大于0.050mm的粗沙淤积量为127.4万m^3,占总淤积量的42.4%;粒径小于0.025mm的细沙淤积量为74.9万m^3,占总淤积量的24.9%。进入淤区且粒径大于0.050mm的泥沙有94.8%淤积在淤区内;粒径小于0.025mm的泥沙所占比例由淤区进口的平均57.4%上升到退口的平均85.1%。放淤试验工程“淤粗排细”的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