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7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四十年西江磨刀门水道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西江磨刀门水道1962、1977、1999年的河道地形图数字化,建立磨刀门水道三个年份的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将河道分为上、中、下三段进行了河床演变及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磨刀门水道1977年前后河道发生过明显的河道冲淤转化;1962年至1977年磨刀门水道处于淤积状态,淤积量达9.92×106 m3,河道上游向窄深发展,下游则向宽浅演变;而从1977至1999年磨刀门水道则处于冲刷状态,冲刷量为25.53×106 m3,河道平均水深增加,逐渐向窄深演变。磨刀门水道河床演变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2.
蕉门口发育演变及其对南沙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历史地图对比分析方法,探讨蕉门的发育演变规律及其趋势;通过分析水文同步观测资料及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了解南沙港区泥沙分布及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蕉门演变对南沙港环境泥沙的影响。分析认为,蕉门分流河口发育为一主一支的格局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这一格局对南沙建港是有利的,应加以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3.
沙坝-渴湖-潮汐通道体系是一个特殊的有机体,有其自身的沉积动力特点与发育演变规律。小海潮汐通道的淤塞导致洪涝灾害频繁、水质恶化等问题,在充分分析了小海渴湖通道沉积动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海口门断面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西江磨刀门口外的波浪特征及其对水下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河口研究比较注重对河流动力和潮汐动力进行分析,波浪动力及其对河口的作用一般讨论较少.本文根据对西江磨刀门口外波浪特征的分析,指出了该河口波浪作用的重要性;并初步论证了这一作用对该河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影响.这些讨论对于更好地研究和修定磨刀门河口的整治规划不无益处,同时,也有助于从理论上增进人们对“河流一波浪型”河口特性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根据广东汕头湾泥沙实测资料的分析,石英百分含量随含沙量增大而减小,绝对含量却随含沙量增大而增加,并与含沙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原因是随着含沙量的增大,细颗粒泥沙的含量增加较快,其使悬沙的平均粒径减小,而粗颗粒泥沙的百分含量变化正好相反。通过建立石英含量与含沙量和水位上涨率(或下降率)与含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式,本文就汕头湾显损含沙量的年出现率及含沙量和石英含量的特征值进行了推算。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小海潟湖通道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坝-潟湖-潮汐通道体系是一个特殊的有机体,有其自身的沉积动力特点与发育演变规律.小海潮汐通道的淤塞导致洪涝灾害频繁、水质恶化等问题,在充分分析了小海潟湖通道沉积动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海口门断面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磨刀门拦门沙区域的泥沙沉积与口门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磨刀门作为西江的主要出海口门,也是珠江三角洲重要的泄洪通道.应用实测资料和数学模型综合分析了磨刀门拦门沙区域的动力特点和泥沙搬运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