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电机组变桨后备VRLA电源对风电机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结合蓄电池监测维护的实际需求,在不干预现有系统充放电过程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后备电源在线监测系统:在风机端,系统前置设备以TMS320F2812为核心,实现了蓄电池放电高频数据采样与处理;在集控端,采用风机后备动力系统综合监测方法,实现了蓄电池性能及其负载状态的实时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2.
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针对传统电流互感器绝缘复杂、易饱和等缺点,研制了一套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利用Rogowski线圈作为传感头,经过A/D转换、电光转换,由光纤将一次电流信息传输到低电位端进行信号处理。数据采集采用多路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将Rogowski线圈测量通道信号、保护通道信号、传感头温度值以及供电系统电压值进行分时传输。整套装置测量准确度达到0.5%,并具有绝缘简单、动态范围广以及不会产生磁饱和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电子式光电组合电流/电压互感器中的相位补偿技术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为了解决传统电磁式互感器所面临的问题,基于光学和电子学原理的新型电子式互感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中介绍了电子式光电组合电流/电压互感器中传感头部分的设计原理及其相应的信号处理过程,主要内容是如何针对传感头输出信号的特点进行适当的相位补偿,通过对多种相位补偿方法性能的分析比较,提出了新的相位补偿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误差因素对新的相位补偿方法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新的相位补偿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插接式智能组合电器中电子式电流传感器的结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系统中电子式电流传感器替代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是发展方向。首先简要介绍一种应用在插接式智能组合电器中的电子式电流传感器的基本测量原理 ,然后对传感器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温度、线圈的多层绕制与不均匀绕制、电流源的放置方式以及磁场的不均匀分布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最后对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分析结果对改善电流传感器的性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激光供能的光纤电流传感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一种用激光供电的混合式光纤电流传感器(EOCT),它的额定电压为220kV,额定电流为1200A。本文对这种混合式电流传感器的原理、样机的结构方案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系统整体测试。  相似文献   
6.
虚拟仪器技术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传感头Rogowski线圈的性能是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CT)研制中的重点,必须对传感头的特性进行校验。虚拟仪器技术能够实现对模拟小信号(≤10V)和数字信号的校验。利用Lab VIEW作为虚拟仪器的开发工具,具有编程灵活、可自定义、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强大、易于实现信号补偿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新型校验仪将信号采集到计算机中,利用虚拟仪器程序进行处理,能够进行功率谱分析和频谱分析,得到Rogowski线圈的比差和角差以及输入信号的谐波和频率。同时,对Rogowski线圈的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进行了分析。该校验仪准确度高(比差≤0.05%,角差≤3‘),易于开发,且用户可自定义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新型GIS中电子式光学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一种新型的GIS-插接式智能组合电器、分析其中应用的电子式光学电流/电压互感器设计原理,并进行相应的误差分析,进而给出光学互感器的测试系统框图,从而为插接式智能组合电器中传感头部分的硬件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种改善磁光式电流互感器性能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磁光式电流互感器的性能,将原有磁光式电流互感器的信号处理功能单元进行了虚拟化改造。实验结果表明,虚拟仪器技术的引入,不仅可提高磁光式电流互感器信号处理单元的工作可靠性,且还能使磁光式电流互感器对电流的测量更为简便、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9.
常规的风电场功率预测建模主要方法是将数值天气预报产生的气象要素输入基于历史scada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得到全场预报总功率。但是新投产的风电场没有历史scada数据,而风电场功率预测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短期风速预报的精度。因此,为提高新投产风电场功率预测的准确性,短期风速预报的建立是基于数值气象预报的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数值气象模式输出风电场测风塔处轮毂高度层的气象要素;其次,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统计方法对模式输出数据进行修正;最后,对误差的来源进行分类分析。在江苏某风场的测试结果表明,较传统的方式,预测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该方法能够消除数值气象预报的振幅偏差,但相位偏差仍是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电流互感器绝缘复杂、易饱和等缺点,研制了一套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利用Rogowski线圈作为传感头,经过A/D转换、电光转换,由光纤将一次电流信息传输到低电位端进行信号处理。数据采集采用多路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将Rogowski线圈测量通道信号、保护通道信号、传感头温度值以及供电系统电压值进行分时传输。整套装置测量准确度达到0.5%,并具有绝缘简单、动态范围广以及不会产生磁饱和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