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2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库清淤绕库排沙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结合拦沙、调水调沙、机械清淤3种水库泥沙防治方法的特点,提出了水库清淤绕库排沙方法。阐述了绕库排沙的原理与适用范围,并采用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该方法在合水水库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排沙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表述既能抗御台风暴潮又能回卷波浪,集海塘、挡潮、交通、旅游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两级台阶弧形组合防浪堤的设计基本点及其运用特性。  相似文献   
3.
合水水库泥沙淤积及排沙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合水水库原总库容1.147亿m^3.有效库容3586万m^3,1958~2003年,淤损正常库容48.46%,2004年加固扩建,规设总库容1.034亿m^3,有效库容5061万m^3。水库淤积问题的研究工作从理论计算分析,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演算等3个方面展开,配合设计部门拟定和研究了3个排沙方案.提出了水库淤积趋势,排沙泄流规模、推荐排沙方案、运行方式与淤积发展预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广东省水库的基本特征、水库淤积现状及其主要成因,阐明水库淤积的危害,并对广东省水库淤积问题提出一些防治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水库淤积的现状地处梅江上源兴宁石马河水土流失区的石壁水库,汇聚石马河与际下河的来水,集水面积102km~2,河流长26.8km,比降0.0067,枢纽工程由土坝、直径1.8m输水涵、溢洪道和125×2kw电站组成,总库容1235.5万m~3,正常高水位152.00m下,有效库容500.3万m~3,是一个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的中型水库.  相似文献   
6.
1顺直河段河床下切态势泱泱江河,变化万千,河床尤其演变不息。山区与丘陵河流的陡狭直段河床下切塌岸,固然时变愈亟;平原和潮汐河流的不少直段亦频竖向剧深河粮,横向冲蚀河岸。而平原冲积河流蛛网密布,两岸及跨河建筑物鳞次林比,社经与环境攸关。探讨此类河道的除害兴利,无疑重要而紧迫,研究工作且首选宁江黄泥潭下切直段为整治典型,在工程基本建成即于1993年~1994年开展该河段的水沙和地形跟踪监测。宁江发源于粤赣交界,汇出梅江,中下游干流长56.8km,1969年一1978年河道改造,缩短河长13.5km。由于移河改道,全线处于再造…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合水水库绕库排沙系统为例,研究了水库水力排沙运行调度及提高排沙效率的实用工程措施.该水库采用滞(泄)洪排沙的蓄清排浑方式进行排沙保库,使其达到"水库长期使用"目标.其排沙系统并非单纯的排沙工程,而是用于排沙的同时兼具蓄水功能,由多个水工建筑物组成的泄流排沙体系.在厘清各组成设施的水力特性及其组合运行的泄水排沙效用,并提出优化运行调度方案后,采取工程措施把较低的排沙效率提高达4%,取得较好的排沙效果.但要强调,选择何种方式的泄流排沙,都应因地制宜、科学选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短束窄段的卡克水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通过缓坡明渠短的侧向束窄段的卡克水流 (Chokedflow) ,根据能量守恒和开度 (束窄段宽与总河宽之比值 )范围很宽的试验数据 ,探求出了新的流量公式。理论推导计及发生于卡克状态下的束窄段之临界流条件。影响流量系数的开度σ、阻水构筑物形状、进水角α及相对收缩长度L 等都予以考虑 ,并用不同的研究者所做总共 1 86组卡克水流试验确定本文的流量公式的系数。分析表明 ,流量系数主要受σ的影响 ,本研究所用的σ=0 .1 2~ 0 .88,流量系数变化于 0 .2 9~ 0 .54之间。同时证明 ,阻水构筑物形状由锐角变化至圆角的流量系数(及相应流量 )变化达 1 6 % ;α由 30°至 90°,流量系数变幅 1 1 % ;L 由 0到 1 .33 ,流量系数变幅 6 %。本研究把惯用的卡克水流分析扩大到严重束窄段 ,建议公式很好地吻合先前的试验数据 ,既可应用于预估通过已知上游水深的束窄段的流量 ,又可用于卡克情况下已知相应流量而预计束窄段的上游水深。  相似文献   
9.
珠江河口涵盖西、北江入流、三角洲网河、口门及口外水域,是一个互动的大系统,近期整治目标之一是调减东海水道的流量,缓解下游水位壅高的突出矛盾。谨就上述问题,略论东、西海水道汊口分流特性、控导思路、调减流量及限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弯曲扩散陡槽作为输水系统中的连接段,其流态以急流冲击波为特征,与弯道环流一起,流况紊乱而凶险,无疑会引发水工建筑物的损坏。该文以弯曲扩散陡槽水力模型为研究平台,试验分析了急流的性状及其危害性,论述了改进衔接流态的方法,依据转变急流成为缓流衔接的整治原则,提出了分流墙与消能工优化组合的改良水工布置,实施后行水确认,其在各级输水工况的流态和模型的优良效果基本一致。试验研究还得到斜坡扩散水跃跃长实验式,并与平底等宽明渠水跃公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