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8篇
水利工程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住区环境规划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气质量平衡、热岛效应控制、水资源利用约束、土地资源约束四个方面出发,确定了绿色居住区环境规划标准并建立约束模型:人均绿地面积9.46 m2;绿化覆盖率大于40%;北方地区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应为3:7,南方地区为1:1;绿地布置形式为建筑间绿地外,主要以区域公园为主,服务半径500 m;绿化用水除中水外,对于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每平方米绿地需雨水贮存池25 L左右.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绿色建筑不同用水组成部分的用水量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绿色建筑建设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和绿化用水量。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海水冲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沿海地区绿色建筑海水冲厕的水源、技术、经济等支撑条件的深入的研究分析,表明海水冲厕将是我国沿海地区节约淡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紧张、保障绿色建筑安全用水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绿色建筑海水冲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绿色建筑再生水回用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们对再生水认识的改变、再生水回用的经济性、再生水回用的技术可行性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等方面分析论证了绿色建筑再生水回用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绿色建筑再生水回用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某污水处理厂三期改扩建工程设计总规模15万m3/d,其中扩建工程规模10万m3/d,改造工程规模5万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处理工艺采用五段Bardenpho+MBR工艺.在不足4.5 hm2的用地范围内,采用同区域内构筑物联建、分步建设、分步通水的方式实现了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停产的目标.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较好,系统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6.
某制药厂排放废水中的有机物以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为主,可生化性差,并且氨氮和总氮浓度较高,针对此,设计了3种组合工艺对其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以多级耦合生物处理系统为核心,辅以两级臭氧氧化/生物炭吸附的组合工艺对该类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臭氧后置投加能有效发挥其氧化作用,臭氧利用率高;采用两级臭氧氧化/生物炭吸附组合工艺,能有效提高臭氧利用率,延长生物炭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供水系统是市政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是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市政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理念及基本定位,基于绿色市政基础设施的概念,揭示了城市绿色供水系统安全、高效、低碳、生态、智慧的绿色理念和内涵,构建了城市供水系统绿色核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总结凝练了绿色供水保障技术,用以引领和指导城市绿色供水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运维服务。  相似文献   
8.
输配水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配水管道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又是输配水管道设计的核心.探讨了常用水头损失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及公式中参数的选择.水力计算应根据不同的水流流态采用与之适应的计算公式,并选取对应的水力计算参数,使水力计算成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成都温江区采用地下水作为市政给水水源,其外供水暂时硬度较高,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阻碍了区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为此,将逆流再生式钠离子交换处理技术应用于该区市政给水上,提高了供水水质。设计软化水处理总规模为4.32×104m3/d。介绍了主要的设计流程及设计参数,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25×104 m3/d,为满足李村河流域污染物削减及生态补水需求,四期工程需扩容至30×104 m3/d,同时将出水标准由一级A标准提高至地表水Ⅳ类标准(总氮≤15 mg/L除外)。提标扩建工程采用原厂减量分流扩容的建设方案,污水处理采用改良Bardenpho+MBR工艺,原厂分流后出水增设高速气浮工艺,与MBR出水一并经臭氧氧化及消毒后排放。另外,为减少邻避效应,新建厂区采用半地下全覆盖建设方式。工程建成运行以来,在进水浓度冲击较大的情况下,各项出水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同时为李村河上游提供了最大20×104 m3/d的生态补水,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