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6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溪洛渡电站进水口检修闸门、叠梁门、拦污栅均用门机结合液压抓梁进行启闭,运行频繁。而液压抓梁在正常蓄水位下的使用水深达到82 m,因此液压抓梁的密封性、同步性及安全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前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过随行抓梁电缆被拉断、液压泵站进水、穿退销中途停止等故障,对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威胁。为此,对液压抓梁的密封性、同步性及力矩限制器进行了改造,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行驶工况下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差异较大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与行驶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以某款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选取NEDC,Jap1015和FTP75典型城市工况进行了基于行驶工况的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实验,分析了加速、匀速和减速工况对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的影响,验证不同行驶工况下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与行驶特征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速过程是纯电动汽车电能量消耗最大的过程,该过程消耗的电能量占总电能量消耗的60%以上,且其单位里程能耗随着行驶过程中平均加速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常规PID控制器对非线性对象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GA-BP算法的PID神经网络(PID NeuralNetwork,PIDNN)控制策略。将PID控制规律融入神经网络,构成一种PIDNN控制器,并利用GA-BP算法来对其进行参数优化。采用所设计的PIDNN控制器对一种非线性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GA-BP算法收敛速度快,所设计的PIDNN控制器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其控制稳定性和快速性等性能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对微电解-混凝沉淀法处理合成洗涤剂废水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为比,pH值,接触时间及混凝沉淀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合成洗涤剂废水效果良好,处理后出水后的LAS,CODcr和pH三项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石英砂、巯基乙酸溶液为原料,将天然石英砂改性后与巯基乙酸反应,制备出石英砂负载巯基材料(简称SFQ),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EDS能谱仪、XRD射线、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拉曼光谱仪对SFQ的组成、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石英砂表面发生褶皱,巯基官能团负载到了天然石英砂表面,SFQ制备成功,对汞离子吸附作用明显,最高达92.37%。为实际工程除Hg (Ⅱ)找到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溪洛渡电站地下厂房1 000/100 t桥式起重机特殊的运行环境并结合右岸地下厂房桥机出现啃轨现象的案例,从加工误差、安装误差、轮距、轨距、山体内应力释放造成岩锚梁变形等方面深入分析桥式起重机啃轨原因。根据啃轨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有效控制桥机啃轨现象的发展,同时为同类型桥机设计、运行、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原始人有意地将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而得到了可削,可砍的“有用”之“石”时,“设计”在瞬间产生了,从此开始了“设计”时代,而这些伟大的“设计师”先辈中,就有我们云南人的祖先。(云南元谋人迄今已有170万年的历史,按“设计”的概念,他们已经实现了旧石器时代具有文明雏形的原始设计。)  相似文献   
8.
溪洛渡电站地下厂房桥机轨道跨度28 m,轨道安装后,由于地下岩石内应力在开挖后持续释放而上下游岩壁在混凝土浇制发电机层前无大体积混凝土支撑,造成岩锚梁变形明显,溪洛渡厂房桥机在高负荷运行约8个月后相继出现两次大车行走机构轴承损坏情况。本文对大车行走机构轴承损坏原因从桥机轮距、轨距、重载后变形、岩锚梁变形等原因进行充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溪洛渡地下厂房大跨度桥机的正常运行,为国内外同类型桥机设计安装运行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溪洛渡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是,构建本质安全型电站从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的全方位做起,从源头"建管结合、无缝交接",运行管理中提前制定可行的电力设备事故、防洪度汛等应急处置措施预案,并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改进工作,将事故堵截、消灭在潜伏与萌芽期。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可靠性分配方法存在的不足,在基于权重值分配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约束条件,提出一种兼具无约束可靠性分配方法和约束可靠性分配方法特点的新的可靠性分配方法。通过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建立其可靠性分配的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飞机系统的可靠性分配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体现2类方法的特点,减少飞机系统的成本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