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淮河干流形态、水沙时空分布、冲淤变化等基本特性,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和二维水动力数值计算,采用2003、2005、2007年实测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模拟值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为河道整治提供了研究思路。利用模型对河道整治方案进行了效果分析,对行洪区调度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2.
贲鹏  倪晋 《治淮》2013,(11):12-13
针对北汝河河道特点,建立了北汝河前坪坝址至大陈闸段一维河网洪水演进数学模型,采用实测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和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本段河道的洪水特性研究及河道综合治理提供计算平台。  相似文献   
3.
淮河干流峡山口至蚌埠段河势复杂,泄流能力不足,规划整治工程方案多.本文针对该段行洪区调整与河道整治方案,分析了河道基本特性,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和二维水动力数值计算.模型采用2003、2005、2007年实测洪水资料进行率定与验证,具有较高精度,可以为河道整治提供研究手段.利用模型对河道不同整治方案进行了效果对比分析,对行洪区调度方案进行了优化,并指出需要治理的局部阻水河段.  相似文献   
4.
1954年型洪水淮河中游防洪工程联合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淮河中游洪河口至浮山段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水动力数学模型,在现状工况条件下,对1954年型洪水进行了调度模拟分析,研究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行蓄洪区与分洪河道等防洪工程联合调度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对于1954年型洪水,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全部启用,不启用临淮岗工程,蚌埠以上大部分河段水位超保证水位,蚌埠以下河段水位低于保证水位.启用临淮岗工程,可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减少行洪区启用数量,减少行蓄洪区淹没面积,同时也增加了上游蓄洪区和部分河段的淹没水深和高水位历时.综合全河段分析,启用临淮岗工程,干流大部分河段水位较低,行蓄洪区淹没面积减少,防洪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状地形资料,建立了淮河中游蚌埠闸到老子山段的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用2007年实测洪水资料率定河道糙率,2003年和2008年实.测洪水资料验证,计算结果和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利用该模型计算本河段的现状泄流能力及人工采砂对泄流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淮河干流临淮关至浮山段现状河道泄流能力不足,正在开展行洪区调整与河道建设工程,涉及堤防退建、河道疏浚和行洪区调整等众多工程措施。为了研究河道泄流能力,建立了淮河干流临北进口至小柳巷段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并采用实测洪水资料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在规划条件下,控制浮山为规划设计水位,临淮关计算水位和规划相应水位一致,花园湖行洪区计算流量和设计流量基本相同,表明治理工程实施后,本段河道泄流能力能够满足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7.
特定洪源作用下的洪水风险要素是编制洪水风险图、开展洪水风险管理的基础。在内涝、外洪等多洪源遭遇情景下,因多洪源耦合作用于洪水风险要素,解耦特定洪源作用下的洪水风险要素是洪水风险分析的难点。基于示踪剂法原理,提出内涝和外洪遭遇情景下洪水风险要素解耦方法。该方法是将特定洪源表示为含有标志示踪剂的源汇项,利用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得到标志示踪剂浓度时空变化过程,通过标志示踪剂分布范围解析特定洪源前锋到达时间,将标志示踪剂浓度比例与淹没水深数量积视为特定洪源作用下淹没水深。解耦方法经过理论公式推导,并通过案例实证进行了验证。以淮河干流 1991 年洪水蒙洼蓄洪区典型进洪过程为例,对蓄洪区启用后区内淹没水深、前锋到达时间等洪水风险要素进行解耦,并绘制了进洪洪水前锋到达时间,以及内涝、进洪洪水作用下淹没水深空间分布图。区内蓄洪量解耦为进洪量和暴雨内涝积水量,第 1 次进洪结束时,进洪量占蓄洪量的 85.47%;第 2 次进洪结束时,第 1 次进洪洪水、第 2 次进洪洪水及内涝水量分别占蓄洪量的 26.80%,64.15%,9.05%。在内涝和外洪遭遇情景下,运用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提取进洪洪水的前锋到达时间,且能解耦受内涝、进洪洪水等洪源作用下的淹没水深。  相似文献   
8.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 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段河道呈倒比降,入湖河段河道分汉,湖区支流入汇众多,流态复 杂。本文针对该河段的特点,建立了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一、二维藕合洪水演进数学模型, 模拟了2003, 2007年本段洪水演进的过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精度较高, 可为浮山以下河道不同治理方案的研究提供分析计算平台。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治理和行洪区优化调度等研究提供计算平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荆山湖行洪区在2007年洪水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荆山湖行洪区运用可以降低田家庵站的水位,加快了所在河段洪水汇流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