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于2008年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至2012年已经投入近千亿元,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太湖水质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水华,特别是大面积的蓝藻爆发仍然是困扰太湖的严重问题。在长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实践中,荷兰人积累了大量蓝藻处理的有效技术方法。本文分析了这些水华治理实用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太湖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平原河网区水系纵横交错,河道水流平缓,农田灌溉用水粗放,排水量大,用水效率低下,面源污染严重,灌区长效管理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重要环节。分析平原河网区灌区特征和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灌区"土地流转+节水控排灌溉"的创新管理模式,改变平原河网区灌区规模小、灌溉田块分散的状况,形成农田规模化种植经营、统一集中灌溉的形式。一方面促进土地集约化和灌区规模化,增加农村效益和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提高灌区灌溉效率,减少灌溉排水量,降低进入水体的氮、磷排放量。有效保障灌区的长效管理和运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管理体制机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更华 《中国水利》2012,(10):49-51
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被认为是解决水问题的出路,《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明确了太湖流域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通过对我国有关流域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协调机制、流域和区域关系分析,对太湖流域管理体制的制订和实施作出了详细的评析,认为《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所确定的太湖流域管理体制既体现了流域综合管理的理念,又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太湖流域的实际情况。在这一体制框架下实现流域综合管理,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关系,建立常设的流域管理协调机构,制订和完善流域管理的专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沿流向的温度梯度、假设河流水面热交换通量沿程恒定的基础上,根据河道一维水温控制方程推导出解析解,并与国内常用的一种河道水温计算解析解的简化解法作了较详细的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热交换通量沿程恒定的解析解具有较高的精度,能较好地模拟水库下游河道水温复温过程。以安徽白莲崖水库为例,在预测白莲崖水库水温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推导的解析解对白莲崖水库下游河道水温沿程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水库下游河道水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白莲崖水库下游河道长期处于低温环境,河水不适于浇灌两岸的农作物,对鱼类生长、繁殖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需将其他温度适宜的水源输至农田进行灌溉,适合鱼类生长、产卵的场所将向下游推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SILAS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太湖底泥分层密度试验分析确定了太湖底泥分层与密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SILAS走航式适航水深测量系统较为精确地测出了太湖重点污染湖湾底泥的分布,并对测量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太湖流域近期防洪建设,水利部组织太湖流域管理局等有关单位,对太湖流域近期防洪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论证,编制了《关于加强太湖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已批转了《若干意见》。本文根据《若干意见》,对太湖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太湖片包括太湖流域及浙闽沿海诸河,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沿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跟不上用水需求的增长,加之近年来水污染加重,面临缺水困境。2000年、2010年供需预测分析,干旱年太湖湖西、杭嘉湖平原以及浙东、闽南沿海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需采取挖潜开源、节约用水、治理污染、加强管理等综合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太湖流域农业节水减污实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稻田的灌溉以淹灌为主,该灌溉方式存在用水效率低、稻田排水量大、化肥流失多、面源污染重等缺点。为加强太湖流域农业用水管理,发展节水灌溉,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太湖流域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平原河网地区实地水稻田节水试验,对稻田用水量、排水氮磷流失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既可保证产量,又可在湿地以及生态沟道的协同运行下,有效降低稻田排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针对流域洪涝灾害特点和水资源状况,结合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管理现状,分析了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与管理、大型浅水湖泊及河网受损水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程技术、流域水文水资源的演变规律及风险决策、流域水利现代化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太湖流域水利科研的核心需求以及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其中,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技术、大型浅水湖泊及河网受损水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程技术、流域水文水资源的演变规律及风险决策技术、流域水利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太湖流域水利科研创新的主要需求。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太湖流域综合管理维护河湖健康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和河湖生态健康的评价指标,阐明了流域综合管理对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效的流域管理目标在于建立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平衡的观点.维护流域生态健康所必需的综合管理措施,首先是要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建立高效、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通过有效的流域综合管理来协调人类活动与水生态环境的兼容性,对于已经受损的流域河湖生态系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或恢复.另外,提出应把河湖生态健康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管理成效的尺度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