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8篇
水利工程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工程环境中的放射性是可能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开展地下工程勘察期放射性测试研究应受到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技术标准》对可行性研究阶段隧洞勘察明确规定:应利用孔、洞开展放射性成分含量测试。以某水电站隧洞地下工程勘察为例,开展了现场天然放射性检测、岩石块状样天然放射性核素室内测试。测试指标有总射线及氡浓度,226Ra(镭)、232Th(钍)、40K(钾)放射性比活度。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评判,结果表明该水电站待建地下建筑会存在氡浓度超标,将对地下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由此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同一部位同类岩体风化特征差异一般不悬殊,然而有些地区在合适的地质背景条件下,相同部位同类岩体局部会产生与周围差异悬殊的深风化现象.以某变质岩区岩体风化深槽为例,在论述风化深槽空间分布、风化状态、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机理,简述其对拟建工程设计方案的影响并提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某水电站坝址工程勘察论证时,河床部位钻孔揭示存在基岩裂隙性承压水,判定其补给来源对大坝坝基采取相应的防渗工程措施具有关键技术意义.依据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能对水起着标记作用,通过承压水等天然水同位素,包括氘(δD)、氧(δ18O)、氚(3H)、硫(δ34S)的测试和成果分析,为判定河床承压水补给来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坝址河床承压水来源于左岸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源高程在1 000~1 350m之间.同位素方法在该水电站坝址河床承压水补给源研究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电站工程建设勘察论证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承压水,其形成与特定的地质环境相关联,承压水的类型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等是需要研究的内容。以某峡谷区水电站坝址河床部位钻孔揭露的承压水为例,按揭露的出露状态进行了种类划分,根据种类和相应代表性钻孔观测资料论述其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承压水的关联特性。结果表明:各种类承压水的水位、水量在某一时间达到基本稳定后随时间动态变化不明显,随江水和大气降水动态变化影响亦不明显,温度、pH值变化不大,保持相对稳定但各自不尽相同;河床部位各钻孔承压水不属于同一承压水含水系统,分属各自的含水系统与循环通道。  相似文献   
5.
某峡谷区水电站坝址发育有不属于活动断裂的区域性断裂,穿越大坝河床近岸坝基,将其划分为碎裂岩带和软弱构造岩带,其中坝基范围碎裂岩带宽度约86~92 m、软弱构造岩带宽度不超过2.1 m。为了提供该水电站工程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工程勘察论证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查明碎裂岩工程性状,包括分布及规模、矿物成份、物理力学性质、工程特性,同时研究对应的处理措施。结果表明:微新状碎裂岩可以作为最大坝高200 m余的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岩体所利用,进行坝基范围建基面下深度15~30 m全面积加强固结灌浆等处理措施后,能满足建坝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其它工程类似断层碎裂岩性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某水电站工程位于东南亚某国,由于天然砂砾料缺乏,混凝土骨料就近选择花岗片麻岩人工骨料。其岩石矿物组成主要是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少量黑云母、角闪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用岩相法和砂浆棒快速法检验原岩的碱活性,发现该人工骨料具有潜在危害性反应活性。主要原因是岩石矿物中存在一定量的微晶石英,加上受到构造应力作用,存在波状消光现象。碱活性抑制试验表明,通过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火山灰,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抑制效果。为此,工程建设时应尽量使用低碱水泥并严格控制水泥的含碱量,并切实采取碱活性抑制措施,从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1研究区地质条件概况构皮滩水利枢纽研究区位于乌江中游,河谷两岸山体高耸雄厚,为“V”型对称峡谷。下游为相对宽谷河段与其连接,两岸山体衔接处系陡崖。区内出露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栖霞组(P1q),岩性主要为中厚-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含炭泥质生物碎屑灰岩。研究区岩层走向一般为NE30°~50°,倾向NW(上游),倾角一般为45°~55°。断层、层间错动和裂隙是区内主要构造形迹。研究区岩溶发育较强烈,乌江流向与岩层走向近于正交,属横向狭窄河谷。两岸岸坡陡峻,高达300m以上,谷坡岩体卸荷作用明显,并从坡顶开始形成了分布连续的卸荷带。2研究…  相似文献   
8.
轻型井点降水措施在土质变形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水电站右出口明渠土质变形体为例,介绍应用轻型井点降水措施与其它配套措施一起实施,在其抗滑治理中取得成功,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某峡谷区水电站枢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241 m,建坝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选择合适可行的建基面是工程需解决的重点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大坝建基岩体为薄层夹中厚层结晶灰岩及大理岩,在研究其溶蚀风化、卸荷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岩石强度、岩体结构、岩体完整程度等特征,对坝基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分类,结合大坝工程要求和各类岩体对不同坝高的适宜性,选择了该水电站特高混凝土重力坝建基面,建基岩体以Ⅲ1A类、Ⅲ1B类岩体为主,合计约占90%以上。坝基稳定应力分析结果表明,Ⅲ类岩体经浅部基础加固、局部Ⅳ类岩体经掏挖置换混凝土等工程处理措施后,具备建设200 m级特高混凝土重力坝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