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碇步旧时称跳岩,跳岩是一种简单又古老的渡河工具,将一些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石块在水中排列成道,石块之间相隔约一步之遥,就形成了跳岩。因为跳岩桥面是不连续的,所以从严格定义来看,跳岩是桥的雏形,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桥。跳岩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由早期先民在天然桥的启示下改进而来,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由低级演进为高级,才逐渐产生各种各样的跨空桥梁。据《龙泉县交通志》载:"龙泉山区,溪流密  相似文献   
2.
龙泉市安仁溪小流域治理,在省政府、省水利厅的支持下,我市在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拿出财力、物力、人力,由龙泉市水利水电局和安仁镇政府组织实施,从1992年10月至1997年12月,先后完成了安仁溪上游植被工程,梅村水库工程,梅村电站工程,安仁自来水厂工程,项边、兰狮贩引水灌溉工程和安仁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共投入资金827.8万元。1998年6月中旬,我市连续遭受暴雨袭击,发生了"6.14"、"6.19"、"6.21"洪灾,一些小流域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洪灾损失严重。但经过综合治理的安仁溪小流域,在这次暴雨中,防洪减灾效益十分显著,现将…  相似文献   
3.
正在龙泉市稍微年长一点的人都听说过屏南的"红旗渠",这是当年屏南人的"生命渠"、"幸福渠",聚集着屏南山区无数人不畏艰险,齐心协力与天地抗争的精神。由于建国初期龙泉市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旱涝不断,特别是象屏南这样一个偏远的高山乡镇,水利设施极为薄弱,所有的农业生产完全是靠天吃饭。千百年来,屏南人一次次抗争,却未能挣脱旱  相似文献   
4.
0概况龙泉市安仁溪全长31.skin,在安仁镇上游长24.skin,控制流域治理面积118.49km‘,流域内东与云和县壁连,南在龙南乡境内,西和安仁福源管理区相接,北朝紧水滩水库,南高北低走向。流域上游南面群山耸立,属地势陡峻的中高地形,基本轮廓呈掌叶形,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余座,最高峰为吴牛山,海拔1547.Zm。境内最大盆地,安仁贩和兰狮贩相连,海拔在190~225m之间。安仁镇座落在安仁溪的两侧,溪流河床较上游平坦、宽阔。河床及谷地堆积以弧石、砂砾石等洪积物为主。近年来安仁溪先后完成了上游封山育林2,8万亩,建了水…  相似文献   
5.
<正>金村码头遗址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金村瓯江龙泉溪梅溪上游右岸,北纬27°48'47. 0″,东经119°00'40. 0″,海拔高程369 m。北与大窑—金村古道相连,距大窑遗址仅2. 5 km。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该次发掘面积近500 m2。沿河用大块卵石砌筑,表面用小卵石铺地,溪流中1块巨石上还  相似文献   
6.
龙泉市位于浙江西南部,巨江上游,浙闽边境,总面积3059km2,其中山林面积399.24万亩,耕地面积25.55万亩,水域面积4万亩。全市辖九镇八乡,441个行政村,总人口26.6万。境内层峦叠蟑,襟带众流,千米以上山峰有730余座,包括海拔1929m江浙最高峰黄茅尖。自然灾害以水、旱灾为多。安仁溪位于龙泉市东部,源出龙南乡穷坑、源头等地,溪流总长31.8kin,经安仁小盆地注入紧水滩水库,流域面积181.43km2,流域治理面积118.49km2。1990年安仁一带遭受严重干旱,高温干旱68d安仁皈3700亩农田有2500亩不能插秧,5000多人口发生饮水困难;安…  相似文献   
7.
正城水相依的龙泉,经不遗余力的保护,展现了因水成市、沿河筑街、逐水而居的典型江南水乡特色。"蒋溪堰—云水渠"置于西街街区之中,云水渠贯穿整个龙泉城区,是龙泉市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蒋溪堰—云水渠,俗称官圳(yuan),宋重和元年(1118年),户部尚书毛晃莅视龙泉,正遇百年不遇大旱,即命县令修筑堰渠。随以郑公篛为堰基础,重筑堰坝,开渠引水灌溉农田,并将锦溪、岩樟溪汇合后的河段命名为"蒋溪",重筑的堰坝命为"蒋溪堰"。  相似文献   
8.
1基本概况1.1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龙泉市市治龙渊镇,位于东径119°07′,北纬28°04′,地处浙江西南部,瓯江上游,辖区内总人口58845人,面积191.86km2。城区面积约7km2,人口约4万,聚落呈不规范长方形,主要沿龙泉溪两岸分布。岩樟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