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为了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促进生产的发展,我厂自制了铁道车辆轴领CO_2气体保护自动堆焊流水线。实现了车辆轴领堆焊自动化,改变了用手工电弧焊堆焊的落后面貌。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CO_2气体保护自动堆焊是一项优质高效的堆焊工艺。它与原手工电弧焊相比,生产效率提高5倍多。与埋弧焊相比,省去了托熔剂和打渣工作,使工艺过程简化,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堆焊质量良好。下面将堆焊工艺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试验分析了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和含水率对固化海相软土的抗拉强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和石灰混掺的固化效果明显优于水泥和粉煤灰混掺。水泥+石灰混掺的固化土各龄期抗拉强度均比水泥+粉煤灰的高,前者是后者的1.3~2.9倍。海相软土的初始含水率为60%时,28 d固化土抗拉强度较7 d龄期提升了14%~27%。初始含水率增至80%后,28 d固化土抗拉强度较7 d龄期提升了120%~170%。相同固化剂掺量下,海相软土的初始含水率对固化土抗拉强度影响显著。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呈正相关,水泥+石灰混掺固化土的28 d龄期抗拉强度是其无侧限抗压强度的9%~16%。指出影响固化海相软土抗拉强度的因素依次为初始含水率、养护龄期、固化剂掺量。固化剂掺量中水泥掺量的影响最大,粉煤灰掺量次之,石灰掺量影响最小。实际工程中,降低土体初始含水率,保证充足的养护时间以及选择合适的固化剂掺量能提高固化土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3.
根据一些常规的混凝土构件检测参数和耐久性影响因素,结合熵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方法的特点,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评估模型。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可以看出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等级评估,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法切实可行,且它是一种由样本数据驱动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区别于大部分先假定等级再证实归类的评价过程,不需要依赖经验判断,开辟了一条利用多因素分类评价混凝土构件耐久性问题的新途径。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边坡临界滑面搜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一般情况下滑动面应该满足的基本规律,这些规律在进行滑面优化时对临时产生的滑面起到约束作用。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得到坡内真实应力场,将模拟退火算法这一人工智能型非数值优化方法与边坡稳定的有限元方法相结合,探讨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及任意形状临界滑动面的搜索技术。针对临界滑面的搜索过程中,随机生成的初始滑面或试算滑面难以满足滑面几何约束条件这一缺陷,采用动态搜索域的概念,使变换过程局部化,计算效率大为提高。计算的结果表明:该算法找到全局最优解,并且真实再现某些情况下,圆形或其他非圆形式的临界滑动面。  相似文献   
5.
江尖水利枢纽节制闸底板属大体积混凝土,内设巡视廊道,为防止底板产生温度裂缝,原设计采用2条后浇带,但影响施工工期约50d。温度应力估算认为底板可以一次性整体浇筑,但廊道拱顶在边跨完建后温度应力可能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经论证研究决定将原后浇带改为加强带,廊道拱顶增加温度钢筋,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表面保温保湿养护14d以上,采取综合措施后底板整体浇筑未出现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6.
目前,CO_2焊机推丝式送丝机构,多采用双主动轮,即在两个送丝滚轮轴上,分别装一个相同齿数的齿轮(如m=3,Z=13),靠这对齿轮啮合传动,使两个送丝滚轮都成为主动轮。这种结构的送丝推力比单主动轮式送丝推力增大一倍,并且于由焊丝受力对  相似文献   
7.
介绍新沭河治理工程三洋港枢纽工程沿海复杂地质条件下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并详细阐述其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地连墙施工工艺适用于沿海地下水变化范围大、土质复杂条件,同时可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可以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陆明志 《焊接》2004,(7):39-40
对于汽车后桥壳的生产,由于焊接桥壳各项机械性能指标均优于铸造桥壳,所以世界各国汽车行业都在逐步淘汰铸造桥壳,而大力推广焊接桥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