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5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承载板法是测定土基回弹模量的标准试验方法。尺寸效应和约束条件的影响使得室内测定的回弹模量往往与现场不符,不能直接用于公路结构设计。以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试样的尺寸效应和约束条件对土基回弹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尺寸效应(试样直径和高度)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较大,随着试样直径的增大回弹模量增大,随着试样高度的增大回弹模量减小;无侧限条件下测定的回弹模量乘以约束条件系数1.2即得有侧限条件下回弹模量值。研究成果为室内合理测定土基回弹模量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降雨强度下红黏土边坡干湿循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湿循环过程中红黏土边坡力学参数发生了变化,红黏土边坡破坏特征和机理与一般土质边坡不同。以贵州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浴霸–人工降雨模拟干湿循环,在室内制备了较大尺寸边坡模型,同时在边坡内部不同位置埋设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和温度传感器,分析了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边坡力学参数演变规律和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深度增加,边坡土体含水率受降雨强度影响逐渐减弱,表层含水率受降雨强度影响明显。干燥期含水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同一降雨强度下,坡脚含水率最大,其次为坡面、坡肩,最后为坡顶。表层孔隙水压力在降雨、渗透期上升,干燥期降低。降雨强度越大,温度变化幅度越大。随深度增加,边坡温度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坡脚温度变化幅度较其他部位大。边坡破坏特征由溅蚀→面蚀→片蚀→裂缝→冲沟,未见明显的滑动面。  相似文献   
3.
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边坡响应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降雨/干燥过程中边坡破坏问题,为了解干湿循环过程中红黏土边坡失稳机理以及内部响应过程,以贵州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堆砌边坡模型,在模型内部不同位置埋设传感器进行了降雨/干燥试验,分析红黏土边坡在干湿循环过程中内部含水率、位移、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并观察试验过程中边坡表面破坏发展,探讨红黏土边坡的失稳机理。试验过程中含水率、孔隙水压力皆随着降雨过程而增大,干燥期间逐渐减小,且随着边坡的深度增加,受外界气候变化影响越小,位移在循环过程中逐渐缓慢增加。边坡破坏形式分为降雨过程中面蚀、冲沟,干燥阶段裂缝发育。结果表明:边坡失稳主要是由于整体含水率的增加,导致孔隙水压力上升,土体有效应力下降,横向位移逐渐增加,最终导致滑坡发生,而降雨期边坡表面的破坏以及干燥期裂缝的发育更加剧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4.
MapGIS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制图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传统的手工地质图件绘制方法势在必行。介绍了MapGlS系统与传统制图的区别及其在地质制图中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5.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强夯对土体密度、压缩性、湿陷性等性质的影响,探讨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效果,对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MAPGIS为开发平台,Visual Foxpro6.0为开发语言,并以榆林地区为例,建立了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对其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符合工程设计的实际参数,对常规固结仪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一种模拟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干湿循环试验方法,对红黏土进行了有荷载条件模拟干湿循环过程的试验研究,得到其胀缩变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不拆卸试样干湿循环试验,克服了以前荷载为0的土体干湿循环试验的缺陷,为工程设计提供更加合理的技术指标;干湿循环下红黏土的胀缩变形不可完全恢复,上覆荷载可以抑制其膨胀性,增强其收缩性;荷载小于50 kPa时,试样膨胀,且压实度越大和初始含水率越小,膨胀性越强;荷载大于100 kPa时,试样收缩,压实度越小和初始含水率越大,收缩性越强;第1次干湿循环对红黏土胀缩性能影响最为显著,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胀缩率曲线越来越平缓,胀缩性能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针对红黏土特殊工程性质以及磷石膏固废资源的浪费现象,通过固结试验,以水泥为固化剂,研究不同配合比下磷石膏稳定红黏土的压缩特性,并基于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分析压缩模量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素红黏土为中压缩性,磷石膏稳定红黏土为中、低压缩性。混合料压缩模量随磷石膏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水泥与磷石膏质量比为1∶3时压缩模量最大。各因素对混合料压缩模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竖向荷载>水泥掺量>磷石膏掺量。混合料压缩模量与水泥掺量、磷石膏掺量可通过二元三次函数关系拟合。随着磷石膏掺量增加,水泥的水化反应、吸附作用以及钙矾石的生成使混合料孔隙率降低,当水泥与磷石膏质量比为1∶3时,孔隙率最小。当磷石膏掺量继续增大,溶液呈酸性,钙矾石溶解,游离氧化铁减少,团聚体内的胶结作用与咬合作用降低,压缩模量减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边坡裂隙的演变规律,采用室内边坡模型模拟日照-降雨干湿循环方式,并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得的裂隙光栅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提取了红黏土边坡裂隙率、裂隙条数、裂隙总长度、土块个数等定量化指标,分析了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裂隙指标的演变规律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导致红黏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梯度引起的土体上下部基质吸力的差异性,致使土体收缩不均匀,而土体的胀缩性、渗透性和脱湿速率的空间分布则是决定含水率梯度的关键因素; 裂隙的宽度、深度和裂隙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大然后趋于稳定; 裂隙总条数、土块个数和裂隙总长度在第1次干湿循环后达到最大值,第2次干湿循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之后裂隙总数量趋于稳定,但裂隙总长度和土块个数在后期干湿循环中仍有小幅增大。  相似文献   
10.
边坡的稳定性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采用现场调查、观测与统计的方法,对贵州省公路边坡的防护形式、坡型、坡高、坡度、地质结构、稳定性以及植被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不同防护形式边坡的稳定性与破坏规律,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为公路边坡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