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靳玉鹏  覃事河  郭元灿 《四川水泥》2023,(4):262-263+266
日旁梁子隧道进口属于浅埋偏压,受强降雨等因素影响,边坡出现变形,方量巨大;为保障现场施工安全,保证G248公路安全、正常通行,明确采用锚索、锚筋桩、贴坡混凝土、增加护面墙的厚度等措施进行应急抢险处治,避免险情进一步扩大。通过设置边坡截水沟、裂缝处理、隧道洞口防护、边坡防护等方案进行处治,现场监测数据表明,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都在标准范围内,围岩变形稳定,同时地表沉降也满足整体控制要求,边坡趋于稳定;因处治及时,未造成G248公路断道及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开顶滑坡体位于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库区,鉴于传统监测手段已无法满足当前的监测需要及安全管理要求,且无法保障监测人员的自身安全,猴子岩水电站采用了微芯桩监测技术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微芯桩监测系统由微芯桩、一杆式采集测站、iSafety云平台、手机客户端等构成,通过将采集到的指标数据依次传输至采集测站、iSafety云平台,最终在手机端查看滑坡体的动态及预警信息。采用微芯桩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有效解决滑坡体浅表孤石监测难、预警预报不准的问题,极大地提升我国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水平,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并为现场管制通行及应急处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取得了巨大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类型的大型滑坡体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在高精度全站仪监测的基础上,首次在该工程区建立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三维激光扫描和微芯桩监测为最优组合的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结果表明,滑坡不同变形阶段可采取不同类型的监测手段实现监测方案的最佳组合和优势互补,监测系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强化,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可靠性有保障,预测预警信息发送及时,为实时掌握滑坡变形规律以及指导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为类似水电工程地质灾害信息化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