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库工程的除险加固总是与防洪兴利要发生矛盾,如何兼顾工程施工和水库防洪兴利,是水库调度工作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白龟山水库在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力图对解决上述矛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魏水平  田力 《治淮》2003,(5):42-43
一、水利信息化现状 为了提高水库调度与管理水平,实现水库安全经济运行,河南省白龟山水库管理局先后建设了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水库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在水库的调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  相似文献   
3.
力学中的不同理论对材料的破坏进行了解释,并构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材料的破坏是跨学科、多尺度的难题,它是材料自身特性,外荷载及环境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力图拓宽研究思路,体现力学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张玉文  魏水平  张海莉 《山西建筑》2010,36(16):149-150
根据可靠性理论总结了基于可靠性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的特点,在以先验信息为指导的分析流程图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先验信息为元素的电介质老化模型,在与其他的分析方法进行计算比较的同时,分析了新模型的特点,并给出了在信息空间中求解故障密度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钻柱瞬态动力学的研究大部分处于理论阶段,计算工作量大,而且针对钻柱的动态失效分析还比较少。为此,考虑钻柱轴向力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屈曲,诱发横向振动,使钻柱的一些部位与井壁碰撞,建立钻柱的动力学模型;通过ANSYS软件,用Newmark方法,分析钻柱承受任意随时间变化的钻压的动力响应,提取钻柱上的危险点。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钻柱的实际断点一般都接近危险点,且断点处交变应力的变化幅度比较大,从而为钻柱的失效和断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钻遇山前构造推覆体段以花岗岩为主的岩石时,极易发生钻具断损及钻头磨损加剧的情况。文章在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分析山前构造的地层岩性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钻具断损与钻头选型的关系。并进行了两种牙轮钻头钻进的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钻头选型将直接影响钻柱振动的强弱,采用合适的钻头型号将减轻井下事故的产生。以城二井钻头使用效果为实例,建议钻头选型要尽量降低钻头对钻柱振动影响的要求,对焉耆盆地推覆体花岗岩进行钻头选型,在311 mm井段,根据岩石性质推荐的HJ637和减小钻头振动的要求,推荐使用HJT637G的钻头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场生态效应问题,通过对工频磁电场特性、生态效应及改善措施的分析,建立模型,计算电场中人体感应电流、人体内部电场强度及人体离子移动幅度.结果表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为4 kV/m时,通过人体的总感应电流为60μA,人体内部电场强度为0.176×10-3V/m,人体头部离子移动幅度为...  相似文献   
8.
钻柱由于轴向力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屈曲,诱发横向振动,使钻柱的一些部位与井壁碰撞,加剧套管磨损。根据钻柱的实际工作情况,建立钻柱韵动力学模型;通过ANSYS软件,用Newmark方法进行分析,提取钻柱上的危险点。结果表明,钻柱的实际断点一般都接近危险点,且断点处交变应力的变化幅度比较大,说明分析方法是有效的,同时,也为钻柱的失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场生态效应问题,对其工频电场特性、生态效应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对电场中人体感应电流、人体内部电场强度及人体离子移动幅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为4 kV/m时,通过人体脚部的总感应电流为60μA,人体内部电场强度为0.176×10^-3V/m,人体头部离子移动幅度为8.01×10^-12m。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SYS的钻柱纵向振动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动力学理论建立钻柱动力学振动方程。把钻柱看作一个弹性直杆,建立几何模型;通过ANSYS软件分析,得出钻柱纵向振动的特性以及减振器的安放位置对钻柱纵向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振器安装适当的位置,可以减少钻柱的纵向振动,从而减少和防止钻柱发生断、刺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