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层状岩质高边坡预应力群锚加固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边坡预应力群锚加固机理研究”是“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边坡开挖及加固措施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现场试验、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的综合研究,发现了群锚增稳的机理依据,增效效应加锚法,提出了广义预锚参数选择的系统论新方法,定义了表层岩体新增围压下形成的连续不均匀分布的“岩壳效应”压应力场的机理标准。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锚固机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传统的岩石力学模型与方法,以及岩体损伤模型、摩擦接触模型、无限边界模型等新模型与方法,以大型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FINAL为研究手段,对预应力锚固机理与效果进行了大量系统、深入的数值仿真分析。选取了四个不同的三维非线性数值模型,分别进行多参数、多层次对比数值分析与研究,在数值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指导预应力锚固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结论与计算公式,并从传统的岩体强度理论、岩体弹塑性理论、岩体断  相似文献   
3.
李家峡水电站高边坡加固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君弼  黄福德 《水力发电》1995,(5):24-27,38
李家峡水电站地质条件复杂,边坡稳定问题突出,边坡稳定核算及治理设计一直在本工程重要技术问题之一,坝址区开挖边坡中,以双曲拱坝在拱端下游坝肩边坡的稳定尤为突出,是边坡稳定核算和治理的重点区域,在该区域边坡治理实施过程中通过预测资料分析和复核计算,不断地完善,及时修正设计和施工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施工期的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4.
黄福德 《西北水电》1995,(4):46-55,60
在李家峡水电下游消能区左岸高边坡上部510m^2范围内进行的群锚试验,集中布置了600kN级预应力锚杆、1 000kN级和3 000kN级预应力锚索16根。依不同张拉加载方式和张拉阶段及长期观测为主线,配备八项测试手段,在干扰多、难度大、标准高的情况下,开展了大规模、系统地群错试验。在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水电四局李家峡施工局及岩锚处和黄河上游建设局等22个单位150多人员,历时13个月的艰苦努力下  相似文献   
5.
嵩山风光     
黄福德 《光盘技术》2008,(9):F0003-F0003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群锚高边坡增稳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边坡预应力群锚加固机理研究”项目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加锚岩体的变形体传力特征,通过现场群锚试验、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验证研究,发现了群锚增稳不同于刚体法加锚的岩体的受力、传力动态机理效应,提出了依安全度布锚增效的新参数理论,探讨了判别加锚效果的岩体表层新生压应力层的“岩壳效应”场的机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冷轧低碳钢带进行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后性能测试及组织观察,分析自然时效时间和人工时效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低碳钢带在自然时效情况下,6个月开始出现屈服平台;强度、硬度有所提高,断后伸长率、r值、n值呈下降趋势。人工时效条件下,加热温度高于150℃,保温10min开始出现屈服平台;250℃加热,保温5min后出现较长的屈服平台,屈服强度显著提高,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基体上的游离渗碳体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C-Mn系固溶强化的方式设计开发低合金结构用冷轧钢带L280VK,介绍产品试制工艺、产品性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软土地基深基坑施工中,由于软土地基岩土工程的复杂性,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或估计不足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软土深基坑的施工处理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龙羊峡拦河大坝为重力拱坝,最大坝高178m,可能最大洪水入库流量10500m~3/S,相应出库流量6000m~3/S,洪水历时45天。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