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矿业工程   3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为了查明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成因机制,为区内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在取得翔实面上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表明:研究区共调查地质灾害点151处,以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斜坡为主,泥石流仅2处,地质灾害规模均以小型为主;空间上,地质灾害70%分布在高程50~150 m之间,75%以上分布在坡度为25°~55°的斜坡,55%以上发育在顺向、逆向结构斜坡中,并沿主要构造断裂呈条带状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汛期降雨密集的5~8月份;岩性上,地质灾害80%以上发育在寒武系、震旦系碎屑岩中。研究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区内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内在控制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外在控制因素为降雨、江水位升降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3.
黎义勇  彭轲  赵信文 《人民长江》2012,(Z1):41-43,47
白庙崩塌体为典型的拉裂式逆向岩层崩塌,其形成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雨等因素的控制。崩塌体上部和下部岩层坚硬,中间为软弱夹层,故而构成了三明治式地层岩性组合形式,这是造成白庙崩塌体第一次失稳的重要因素。另外,地质构造及河流冲刷作用对坡脚的切割为白庙崩塌体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临空面条件,当大气降雨渗入危岩体裂隙,加速了崩塌的发生。通过对白庙崩塌体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及其成因机理分析,表明白庙崩塌体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现存危岩体上裂缝的不断发展变化,此处有再次发生崩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清滩沟泥石流的稳定状态,以便为采取何种工程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其形成原因及稳定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清滩沟泥石流沟的形成原因与地形地貌、降雨等因素有关,地形条件的控制对清滩沟泥石流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清滩沟两侧边坡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厚,坡度较陡,水流对沟谷的冲刷导致滑坡,滑坡堆积物成为清滩沟泥石流新的物质来源。经过对清滩沟泥石流沟的地面调查发现,清滩沟泥石流属于暴雨型、山洪型泥石流,其发展形式具有高频率、多期发展性。随着大气降雨强度、频度的不断发展变化,其危险性不断加大,清滩沟泥石流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鸭儿坪滑坡是一个滑坡群体,由于其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的复杂性,鸭儿坪滑坡的形成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构造作用是鸭儿坪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鸭儿坪滑坡的地面调查以及勘察发现,该滑坡为松散堆积物滑坡,其体积为2029.38×104 m3,属于巨型滑坡。根据野外调研、室内试验及工程勘察资料,探讨鸭儿坪滑坡的形成机制,并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剩余推力法计算分析滑坡在天然状态及暴雨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鸭儿坪Ⅲ号、Ⅳ滑坡在上述两种状态下皆处于基本稳定状态,Ⅰ号滑坡在天然状态下也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在暴雨条件下,Ⅰ号滑坡稳定性降低,遇20年一遇暴雨时,Ⅰ号滑坡不稳定,将处于滑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滑坡监测是全面掌握滑坡体变形阶段特征、破坏过程及灾害预测预报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能有效地预测预报滑坡灾害的发生,从而降低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但目前滑坡监测多以传统的人工定期监测为主,不能捕捉滑坡实时动态变化,无法满足滑坡灾害及时预测预报。以清江隔河岩库区偏山滑坡为例,建立了一套实时监测系统,通过数据的无线传输和Internet的无线接入,实现了滑坡灾害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互联网共享和预警,同时将实时监测结果与人工定期监测结果、滑坡勘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完全一致,充分检验了滑坡实时监测系统在滑坡监测中的有效性,可供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五峰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危岩体、不稳定斜坡、岩溶塌陷、泥石流,尤其以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为主要发育形式.调查与统计数据表明,地质灾害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控制.在探讨五峰县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讨论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