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案的适用性,施工工艺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措施,提出了在一定工程条件下冲击成孔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案的适用性,施工工艺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措施.提出了在一定工程条件下冲击成孔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3.
密闭取心作业受到地层、井筒和地面环节等因素的影响,实验室测定油、水饱和度值往往偏低,有必要开展饱和度校正方法研究。综合考虑岩心压敏效应、流体体积变化及脱气排液等因素对饱和度的影响,遵循物质守恒定律,以体积为单位计算岩心从地下至地面的油水相损失总量;充分考虑储层物性品质对相渗形态的影响,精细相渗分类;最终基于相渗分流理论和分段插值原理,提出密闭取心正演分段插值饱和度校正方法。该方法已在南海东部X油田B井成功应用,在不同物性品质油藏中都展现出很好的校正准确度和解释精度,对剩余油分布研究及后续潜力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昌HDB油田ZH1-2L油组能量不足,采油速度及采出程度低,需要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分析。ZH1-2L油组以粉、细砂岩和泥质粉、细砂岩为主,砂岩与泥岩多呈薄互层,为中-高孔中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层内部泥质夹层发育,从平面、层内、微观三方面对ZH1-2L油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分析,得出该油组砂体厚度稳定分布,平面较均质,储层层内为非均质—较均质型,运用岩心实验分析中铸体薄片分析法和毛管压力曲线法,得出ZH1-2L油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微观孔喉结构发育差。  相似文献   
5.
密闭取心作业受到地层、井筒和地面环节等因素的影响,实验室测定油、水饱和度值往往偏低,有必要开展饱和度校正方法研究。综合考虑岩心压敏效应、流体体积变化及脱气排液等因素对饱和度的影响,遵循物质守恒定律,以体积为单位计算岩心从地下至地面的油水相损失总量;充分考虑储层物性品质对相渗形态的影响,精细相渗分类;最终基于相渗分流理论和分段插值原理,提出密闭取心正演分段插值饱和度校正方法。该方法已在南海东部X油田B井成功应用,在不同物性品质油藏中都展现出很好的校正准确度和解释精度,对剩余油分布研究及后续潜力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六区鹰山组缝洞型储层测井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河油田六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复杂,主要为裂缝和溶蚀孔、洞,正确分辨出储层类型及其发育层段,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各类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对储层首先采用交会图法进行定性识别,然后采用多元判别方法进行定量识别,研究成果表明,应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对塔河六区各夹储层进行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六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复杂,主要为裂缝和溶蚀孔、洞,正确分辨出储层类型及其发育层段,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各类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对储层首先采用交会图法进行定性识别,然后采用多元判别方法进行定量识别,研究成果表明,应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对塔河六区各夹储层进行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8.
NHB油田是珠江口盆地(东部)一个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小型多层砂岩油田,油层厚度较薄,主要采用大斜度井多层合采,由于大斜度井作业困难,油田无生产测井、分层测试资料,常规历史拟合的多解性对剩余油分布研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提出了采用时移测井饱和度拟合指导油藏模型校正的新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将随钻测井解释饱和度作为拟合参数,通过拟合模型饱和度和对应时间同一位置随钻测井解释含油饱和度实现对地质模型的迭代修改,再结合常规历史拟合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油藏剩余油分布进行分析,使模型逐渐接近油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用生产数据和时移测井饱和度双参数拟合方法显著降低了油藏模型多解性,为油田精细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析某地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边水气藏单井概念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大小水体情况下气井距边水的距离、气井不同生产制度和不同水气比对水侵时间和稳产时间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气井距边水的极限距离和合理的生产制度,从而提高气藏采收率,为同种类型的边水气藏开发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