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西部海域最早开始在A油田的开发调整井中采用随钻测井技术作为地质导向,随后在北部湾、莺歌海、珠江口等盆地的油气田开发中使用了随钻测井技术,获得了大量的随钻测井资料。随着该项技术的日益成熟,2007年首次在北部湾盆地的探井中采用LWD技术。为了评价该项技术在南海西部的应用效果,通过对上述盆地随钻测井资料和电缆测井资料的对比,总结出LWD资料的优缺点,逐步阐述了随钻测井技术在本地区的发展历程,进而说明如何通过对该项技术的跟踪分析,促成其从简单应用于地质导向逐渐进入探井、评价井作业中。研究结果表明LWD技术在南海西部海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是油田水淹层测井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当油田发生水淹后,储层的润湿性、地层水电阻率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剩余油饱和度评价所需的处理参数必须重新确定。以南中国海某河流相沉积油田的储层在水淹后的剩余油饱和度评价中的关键参数研究为例,通过模拟油藏条件下的岩电实验和地层混合水矿化度与实际含水率的关系,研究探索求取剩余油饱和度评价关键参数的有效方法,应用中与实际生产符合较好,为此类开发油田的剩余油饱和度的精确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高温-超压-高CO2背景下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储层发育重力流沉积,岩性以中-细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储层物性以特低-低孔、特低渗特征为主。②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是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超压对黏土矿物的转化及石英次生加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生孔隙。富含CO2的高温流体不仅造成了黏土矿物的异常转化,同时促进了溶蚀作用发生,增加了次生孔隙。③研究区黄二段储层的成岩演化序列为: 菱铁矿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绿泥石胶结→长石淋滤溶蚀→高岭石形成→早期方解石胶结→早期白云石胶结→长石溶蚀→方解石溶蚀→伊利石大量生成→晚期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形成。④总体上,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少了45.30%~62.93%,胶结作用使孔隙度减少了1.65%~35.01%,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了0.72%~8.00%。其中,黄流组中下部砂岩储层受到了超压保护和CO2溶蚀作用的双重影响,物性较好,钻井过程中应考虑高CO2风险。  相似文献   
4.
南海西部油田复杂储层测井综合解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南海西部油田复杂储层的特点及测井评价遇到的问题,针对浅层泥质粉细砂岩泥质含量计算的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由NDS(中子-密度间隔)曲线、核磁共振测井及电成像测井计算泥质含量共3种非常规方法;针对复杂成岩环境下,岩石组分的不确定性及由此带来的测井孔隙度计算参数的敏感性,提出了由电成像或元素谱测井确定岩石组分、基于岩...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乌石油田流三段含砾砂岩油层电阻率变化复杂,呈现低渗、低阻及低对比度特征。从宏观地质因素、岩石导电与工程因素和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乌石油田流三段含砾砂岩油层低阻成因,结果表明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的存在会间接导致油层低阻,地层水矿化度差异是导致油层低阻的次要原因;该区储层伊利石等泥质组分含量较高,且存在填充大孔隙和长石沿节理分布的现象,从而导致微孔隙发育,易形成高束缚水,这是油层低阻的主要成因。因此,黏土矿物架桥于大孔隙导致微孔隙发育是该类储层形成低阻油层的根本原因。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复杂孔隙结构岩石导电的机理研究与低对比度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定量计算非烃类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气藏开发中至关重要。在借鉴他人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并得到二氧化碳在地层温压条件下的测井响应值方程,进而应用地层组分分析采用最优化原理计算地层中非烃类气体的含量。实际应用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南海某盆地应用效果较好,实现了由测井资料定量计算烃类气相对含量并由此区分非烃类气与烃类气层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在南海西部盆地高温超压储层中利用测井资料定性识别及定量评价气体类型时遇到的问题。储层中同时含有CH4、CO2以及地层水时,导致该类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变化复杂,尤其是CO2溶于水后形成的附加导电性变化规律不清晰,导致基于电阻率测井响应的评价方法对CO2的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变得异常困难。为此,利用CH4与CO2在中子、密度测井响应存在的差异特征,构建一个经孔隙度、含气饱和度校正的识别参数(NDS-Sg),利用该参数可以对气体类型进行有效的定性识别;基于CH4和CO2在热中子扩散及减速方面的差异特征,首次采用中子测井长短源距计数率建立了气体组分定量计算模型。定性识别及定量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证实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南海西部油区存在大量的低阻油层,常规测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价。根据区域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并结合岩心资料对地层的宏观特征和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导致油层低阻特征的主要地质原因是地层泥质和束缚水含量较高。利用烃源岩测井评价中常用的Δlg R技术和多矿物最优化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矿物和流体组分,建立多矿物模型,得到多矿物剖面和储层参数,并结合核磁共振T2谱特征,及核磁孔径分布、核磁粘土水和束缚水饱和度等核磁处理成果,对低阻油层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密闭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对测井解释成果进行了标定,重构测井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达到95%以上,可利用该方法对低阻油层进行有效识别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测井评价的重点和难点.注水开发的涠洲W油田由于油层水淹程度不同,地层水矿化度变化较大,因而不同时期、不同区块的地层水电阻率成为剩余油饱和度计算准确与否的关键参数.对于水淹层,利用产出水矿化度随含水率(即水淹程度)的关系确定地层水电阻率;对于未水淹层,采用纯水层计算地层水电阻率.利用实际...  相似文献   
10.
储层水淹以后注入水与原生地层水发生混合,导致地层混合液矿化度出现较大变化,如何获得合理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来计算剩余油饱和度成为高含水油田普遍面临的难点问题。通过基于水淹储层并联导电的理论模型,利用迭代计算方法,优选印度尼西亚公式探讨解决水淹储层剩余油饱和度计算难题。首先依据储层导电机理,将地层等效为符合实际地质特征的体积模型,分析储层水淹前后孔隙内注入水和原生水体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建立水淹层并联导电模型,进而推导出混合液电阻率与剩余油饱和度、原生水电阻率及注入水电阻率的计算关系;最后结合印度尼西亚公式,利用迭代算法获得合理的混合液电阻率值,为高含水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准确计算提供基础支撑。此方法在涠洲W油田实际应用,计算的剩余油饱和度平均绝对误差小于5%,与以前模型相比其计算精度大幅提高,为高含水开发期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