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气井涡流排水采气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流排水采气技术是一项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2011年率先引进的排水采气新技术,既可应用于气井井下,也可应用于地面集输系统。为此,在论述了气井井下涡流排水采气的工艺原理、技术优点,工具组成、下入操作程序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技术在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经验与认识,并进一步提出了深入进行科研、试验与攻关的可行性建议。结论认为:应在总结升1-1、苏36-4-3等井试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有水气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加强涡流排水采气工艺的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並从选井原则的合理确定、优化设计与座封方式、优化组合等方面入手,学习国外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快该项工艺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步伐。  相似文献   
2.
增压开采气井的合理配产主要考虑在保持增压稳产基础上尽量满足气井携液要求,以尽可能地减少气井措施作业次数,保持气井正常生产,从而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采效果。靖边气田增压开采试验区临界携液流量随井口压力下降而下降,在井口压力下降初期(15 MPa以上)临界携液流量下降幅度小;在井口压力下降到15 MPa以后,临界携液流量随井口压力快速下降。以N80井为例,增压前产量在1×104~2×104m3/d左右波动,增压时产量已降至1×104m3/d左右,增压后产量在1.5×104m3/d左右波动。生产至2009年2月时开始快速递减,增压稳产时间大概2年,因此该井合理配产为1.5×104m3/d。  相似文献   
3.
余淑明  田建峰 《钻采工艺》2012,35(3):40-43,9
苏里格气田气井普遍具有低压、低产、小水量的特点。近年来,在前期大量研究及试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适合苏里格气田地质及工艺特点的气井排水采气技术系列。在产水气井助排方面形成了以泡沫排水为主,速度管柱排水、柱塞气举为辅的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在积液停产气井复产方面形成了压缩机气举、高压氮气气举排水采气复产工艺。各项排水采气工艺措施的实施,有效确保了产水气井的连续稳定生产。文章对各项排水采气工艺措施在苏里格气田的适用条件、应用现状等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苏里格气田气井产量低、数量多的实际,指出了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技术发展方向,这对深化苏里格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库容量是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国家能源战略需求,计划在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南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该气藏的北部与榆林气田长北合作区储层连通,榆林气田南区山2段储层则为大面积分布砂体的一部分,在此建设储气库面临两个难点:①低渗透岩性气藏动态储量如何准确评价;②榆林气田南区局部建库,为防止气体外溢到长北区,如何在边界处设置缓冲区,从而确保南区储气库的可用库容量。为此,首先在获取准确的动态资料基础上,利用压降法、物质平衡法和产量不稳定分析法等综合评价了南区的动态储量,然后通过气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以及现场动态监测试验研究了压力传播速度,明确了缓冲区距离及库区范围,最终确定了榆林南区储气库库容量:一年一周期建设储气库容量×1,两年一周期建设储气库容量×2,三年一周期建设储气库容量×3。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蕴含上、下古生界两套气藏,地质复杂程度高,非均质性强,大规模运用水平井开发的实践虽然形成了相关的配套开发技术,基本上实现了低渗透气藏的高效开发,但未来提升单井产能的技术攻关方向仍不明确。为此,将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上古生界气藏和以靖边气田为代表的下古生界气藏作为研究对象,对282口水平井从构造、沉积、储层、地震、钻井、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研究。结果表明:长庆气区已形成的储层预测及精细描述技术等5项特色水平井技术系列是有效、实用的,但仍面临着3项急需攻克的瓶颈难题,可以从储层定量表征、小幅度构造识别及描述、水平井开发井网优化及提高采收率、水平井改造技术攻关、降低开发成本新策略等5个方面共17项技术措施入手进行攻关,以进一步降低低渗透气藏开发风险并提升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