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番禺低隆起坡折带储层含气性综合预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Y气田位于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断裂坡折带上,地质条件复杂,砂岩储层的含气性预测难度极大。为此,探究了由AVO技术、AFI流体成分反演技术及神经网络多属性反演技术组成的综合预测技术,以期有效摒除单一技术在含油气性预测过程中不尽客观的现象。首先是以AVO技术初步确定含气区,再结合AFI技术和神经网络多属性反演技术确定最终的有利含气区。该综合预测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指导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高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天然气区PY35-2目标区储层复杂,利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准确预测储层的含油气性。为了有效识别储层、提高勘探成功率,在精细分析该地区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叠前同步反演技术识别储层及其流体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属性能够很好地识别PY35-2目标区主要储层,并且反演结果能够很好地区分含气储层和含水储层,降低了勘探风险。利用叠前同步反演技术得到的密度异常平面分布图预测该地区有利的上钻目标,验证井实钻结果证实了预测结果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3.
一种识别陆架坡折带“隐形构造”的时深转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禺—流花地区东南部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断裂坡折带,地质条件复杂,沉积环境特殊,海水深度变化大,崎岖海底发育,对地层的准确地震成像和构造成图带来困难,利用叠前时间偏移(PSTM)地震资料解释不能得到具有经济效益的构造圈闭。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究了"三步走"时深转换方法(即水深校正、变速成图、浅层地质异常校正),并在A气田进行了实际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对提高浅海地区构造成图的精度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如何在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勘探领域,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测井、钻井、古生物等资料,分析表明该区的沉积特征主要受控于特殊的古地理位置——陆架坡折带,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确定出21 Ma陆架坡折带的分布范围,总结了其与油气藏的关系.21 Ma陆架坡折线呈弧形向海盆方向分布,大致与番禺低隆起和白云凹陷的分界线平行,西侧为近东西向,向东则逐渐向北东方向延伸.陆架坡折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该区主要存在3种与陆架坡折带发育有关的油气藏类型,即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番禺天然气区珠江组上覆高速泥岩盖层的岩石物理特性,并且分析研究了泥岩盖层与储层物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番禺天然气区存在厚度不等的珠江组高速泥岩盖层,并且有高速泥岩盖层覆存的地区储层物性普遍较好.因此,采用叠前反演技术获得的密度属性体来识别高速泥岩盖层,并在密度属性体上解释分析...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东部历经30多年的勘探,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同时也留下一批难以动用的含油构造。这些构造主要有两大特点:1储量规模较小或不落实,开发不具商业性;2储层物性或原油品质较差,产能不具经济性。借助思路创新和技术攻关,形成一套针对含油构造的“2+N”联动评价新思路,即两种勘探理念和多项关键技术互联互通,实行交互式立体评价。以复式油气藏勘探理念为指导,在油气成藏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含油构造。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或重处理,运用精细的速度分析和时-深转换方法,落实构造形态和规模;综合地震反演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刻画储层分布规律;针对测井解释盲区,复查老井、对比邻井,结合实际资料修正测井解释参数,识别出新油层;自主研发和应用先进的测井和测试技术,落实油层并激活产能。此外,深入贯彻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理念,最终实现含油构造的商业开发。运用该套思路,恩平18-1、陆丰15-1、西江23-1等含油构造得到成功评价,储量规模得到升级,推动了珠江口盆地东部的勘探开发进程,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PY气田位于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陆架坡折带上,特殊的沉积环境导致珠江组T05储层上覆一套高速度高密度的泥岩盖层.该气田已钻探的6口井钻后正演研究表明:PY1井、PY5井、PY6井的气层顶AVO响应特征为第4类,此认识与常规认识不同(以往研究结论认为,气层顶AVO响应特征多为第3类).为探究泥岩盖层对储层含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