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提升管中型催化裂化装置上,采用MLC-500催化剂,分别以全馏分和重馏分汽油为原料研究在催化转化过程中,汽油中的芳烃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以全馏分汽油为原料,反应温度较低时,主要发生芳环的烷基化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芳环的烷基化反应和芳环上侧链的裂化反应都比较明显.以重馏分汽油为原料,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主要发生芳环上侧链的裂化反应,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裂化向含有较少碳数的芳烃转移.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非临氢条件下实现重芳烃(主要为C9~C11芳烃)轻质化,以催化裂解装置重芳烃产物为原料,开展了重芳烃催化裂化转化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专用催化剂A作用下,重芳烃发生了高效轻质化,生成了苯、甲苯、二甲苯(BTX)和低碳烃;在不同反应温度下,重芳烃的转化率均达80%以上,BTX产率均达40%以上,低碳烯烃产率约6%;640℃时BTX产率最高,为43.38%,BTX+乙烯+丙烯产率最高可达50%以上;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BTX的组成分布,随反应温度升高,苯和甲苯产率提高,二甲苯产率降低;产物汽油馏分中芳烃高度浓缩,通过精馏即可生产轻质芳烃,无需新增芳烃抽提装置,可大幅降低BTX生产能耗,实现炼化企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第二反应区在MIP工艺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庆重质原料油、中间基蜡油和中间基重质油为原料,分别用含较多ZSM-5的催化剂A、及含Y型分子筛的B和C进行MIP和FCC中型试验,考察第二反应区在MIP工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MIP工艺第二反应区不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改善汽油质量,而且可以提高重油裂化能力,增加液化气产率。通过对MIP工艺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裂化机理几率计算可以看出,第二反应区双分子反应占明显优势,由此可以推断出,MIP工艺第二反应区所起的作用是双分子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炼油行业高质量发展,石油资源加工将更加追求分子利用效率和全价值链优化与管理。从烃分子结构管理角度入手,尊重原油中原生分子结构,以产品分子结构为导向,通过原油组分分离,使催化裂解原料中优势组分富集,以提高催化反应效率与过程选择性。详细研究了原油馏分油组分分离前后的催化裂解反应性能,提出原油组分分离-催化裂解技术方案。中间基科威特原油经组分优化后,低碳烯烃和轻芳烃的总产率达42%以上,实现了原油组分“宜烯则烯,宜芳则芳”,从分子角度最大化地利用了原油资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分析研究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在S Zorb吸附剂上的吸附脱除情况。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在S Zorb吸附剂上的脱除从难到易的顺序为:C3-和C4-噻吩相似文献   
6.
流化催化裂化汽油含硫化合物生成规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采用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以FCC汽油轻馏分和H2S标准气为原料,考察了催化剂类型、原料组成和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原料油的质量比(剂油比)和重时空速)对硫化物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CC汽油中的烯烃与H2S反应主要生成噻吩类硫化物和部分硫醇;在REUSY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剂A)上的硫化物收率比在ZRP型择形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剂B)上的高;且硫化物收率随H2S和烯烃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受反应温度对烯烃转化程度的影响,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抑制烯烃与H2S反应。因为反应机理及催化剂性质对噻吩类硫化物和硫醇的生成影响不同,两者收率随剂油比和重时空速的变化趋势不同,但变化幅度均不大,因而总硫化物收率随重时空速和剂油比的变化幅度也不大。  相似文献   
7.
提高催化裂化液化石油气中丙烯浓度助剂的工业应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提高催化裂化液化石油气中丙烯浓度的助剂(MP031)的工业应用结果,并对在工业装置上由于加剂速度、原料性质、系统催化剂品质、反应温度和其它操作参数等因素变化对助剂使用效果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工业应用结果看,当MP031助剂在反应再生系统中占系统催化剂藏量的比例为4%左右时,液化石油气中丙烯体积分数可提高约4个百分点,丙烯产率增加0.62个百分点,而液化石油气的产率增加值不大于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MIP系列技术降低汽油硫含量的先进性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硫传递系数以同一汽油干点作为基准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估不同催化裂化技术对汽油的降硫效果。MIP系列技术与常规FCC技术汽油硫含量对比的研究发现,当汽油干点基准相同时,MIP系列技术的汽油硫传递系数均低于常规FCC技术的汽油硫传递系数。MIP-CGP技术与其它多产丙烯催化裂化技术的汽油硫含量对比研究发现,当汽油干点小于185℃时,MIP-CGP技术的硫传递系数为3.93,小于FDFCC-III技术和ARGG技术;当汽油干点大于190℃时,MIP-CGP技术的硫传递系数为5.60,而DCC技术的硫传递系数为19.10,表明MIP-CGP技术降低汽油硫含量远优于其它多产丙烯的技术。分析了MIP汽油的硫含量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增产丙烯和生产清洁汽油组分技术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8M t/a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增产丙烯和生产清洁汽油组分(M IP-CGP)技术的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 IP-CGP技术,丙烯质量收率最高可达8.16%;汽油中的烯烃体积分数最低可降至18%以下。与原来采用的催化裂化工艺相比,汽油与原料油的硫含量(质量分数)之比下降50%~65%,辛烷值提高1.0~1.6个单位;总液体(液化气、汽油、柴油)质量收率约增加1%。该技术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大庆蜡油掺30%减压渣油为原料油分别用催化剂A(只含有Y型分子筛)和催化剂B(含有较多的ZSM-5分子筛)在新结构提升管装置上进行裂化反应试验;并采用烯烃模型化合物1-庚烯用催化剂A在固定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了裂化反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分子裂化反应历程在催化剂A上发生机率较大,表现为较低的干气产率,较低的汽油烯烃含量;单分子裂化反应在催化剂B上发生机率较大,表现为较高的液化气和丙烯产率,产品含有较高的烯烃。1-庚烯在催化剂A上反应,具有较高的丙烯选择性,同时干气产率较低,烯烃下降幅度较大。烯烃是单分子裂化反应和双分子裂化反应理想的连结物,将单分子和双分子裂化反应特点充分发挥,从而得到较高的丙烯产率、较佳的产物分布和较低的汽油烯烃含量,为开发生产清洁汽油组分并增产丙烯的催化裂化工艺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