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矿业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陡山沱组为鄂西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之一,针对该地层古环境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通过采集岩心样品进行TOC、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分析了鄂西宜昌地区陡山沱组古环境演化规律,明确了陡山沱组页岩气富集有利层段。研究表明:陡一段和陡三段为贫有机质地层,陡二段和陡四段为富有机质地层,其中,陡二段显著富集Ca、Mg、P、Ba、Sr、Zn、U、Mo、Cu,陡四段显著富集Ca、Si、P、Mo、U、Ba、V。陡一段和陡三段气候干燥,盐度较高,主要为氧化环境,古生产力较低;陡二段为温湿与干热气候交替,盐度较高,氧化与贫氧频繁交替;陡四段为温湿气候,盐度较低,为缺氧环境。陡山沱组古水动力较弱,沉积于强滞留盆地,陡二段和陡四段古生产力较高。有利区块位于宜昌市以西的深水台间盆地,陡二段中部为页岩气富集有利层段,其中,TOC>2.00%的富有机质地层厚度超过20 m,沉积于贫氧—缺氧环境,古生产力相对最高,为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地质“甜点”。研究成果可为鄂西地区陡山沱组页岩气勘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沉积体系分析方法 ,对随州盆地晚白垩世“红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初步研究表明 ,该盆地可识别出冲积扇、滨浅湖、辫状河及蒸发 (膏盐 )岩共四种沉积体系 ;目前至少可划分 2个三级层序 ,其中层序Ⅰ由湖侵 (水进 )体系域 (TST)、密集段 (CS)和高水位体系域 (HST)组成 ,层序Ⅱ仅出露高水位体系域 (HST)。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随州盆地层序地层模型。此外 ,就湖北省岩石地层修订的“寺沟组”涵义予以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3.
雪峰山西侧上奥陶统五峰组烃源岩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峰山西侧处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雪峰山构造带之间的过渡带, 目前对该区下古生界有效烃源岩的研究主要基于有限的地质及钻井资料,认识程度不高。为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及室内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烃源岩的分布规律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①五峰组沉积时黑色页岩具有向陆一侧迁移的特征,3个厚度较大的区域分别为石柱-南川-桐梓、鹤峰-咸丰-秀山、桃源-安化-靖州;②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为石柱-南川-习水一线,与沉积厚度较大的地区基本一致;③有机显微组成、族组成、干酪根碳同位素、甾萜烷、芳烃标志物及Pr/Ph分析表明,五峰组黑色岩系沉积母质以菌藻类等低等浮游生物为主,沉积水体具有一定盐度,总体为较强的还原环境且各地水体深度有所差异;④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1.37%~2.73%,H/C为0.52~0.65,大部分样品达到高成熟阶段。结论认为:该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黑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大多未达过成熟阶段,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是目前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块之一。  相似文献   
4.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鄂西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目的层之一,针对牛蹄塘组页岩储层及含气性特征研究薄弱的现状,利用钻井及地层剖面资料,对研究区岩石地层及沉积相、页岩埋深及厚度、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鄂西地区牛蹄塘组依据岩性特征可以分为2段;研究区主要发育浅水及深水陆棚相,以深水陆棚相分布面积最广,兴山县—宜昌市发育3个水下隆起;页岩厚度中心主要分布在来凤县—恩施市及神农架2个地区,厚度可达200.0 m以上;牛蹄塘组由下至上TOC逐渐降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咸丰—鹤峰一带,总体上TOC以大于2.00%的高及特高级别为主,Ro为2.0%~3.5%,以高成熟为主;矿物组分以黏土矿物及石英为主,黏土矿物由下至上逐渐增多;牛蹄塘组主要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型;牛蹄塘组由下至上呈现含气量先急剧变大再缓慢降低的趋势,含气量峰值位于牛蹄塘组一段下部,含气性较好的地区位于黄陵背斜东南翼。综合研究认为,鄂西地区牛蹄塘组勘探有利区主要位于深水陆棚相内的宽缓背斜翼部、且远离区域断裂带的地区。研究结果可为鄂西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井位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鄂西地区二叠系含有机质页岩地层研究较少的实际,对该区二叠系大隆组地层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对大隆组分布面积、厚度展布及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采集露头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储层物性及含气量测试分析,最后对大隆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大隆组分布面积较小,厚度稳定,以黑色炭质及炭硅质岩为主,主要沉积于水体较深的浅海外陆棚相沉积环境;大隆组TOC平均值为6.03%,Ro平均值为2.29%,达到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为腐泥腐殖型和腐殖型;大隆组主要矿物为石英和黏土矿物,脆性矿物含量高;岩石孔隙度为1.45%~4.26%,属于低孔-特低孔储层;渗透率为0.00017×10-3~0.00385×10-3μm2,属于特低渗储层。样品等温吸附测试含气量平均值为3.76m3/t,页岩气潜在资源量为1654.8´108m3。大隆组含页岩气地层研究可为鄂西二叠系页岩气的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陵断穹核部北缘,发育一套不整合于中深变质的黄陵杂岩之上的浅变质—极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据其相互接触关系,由下至上划分为中元古代西汊河组、吴家台组,新元古代浇园山组。吴家台组为一套含叠层石中厚层—块状白云岩,底部为块状—中厚层状石英质砾岩、石英砂岩,角度不整合覆于西汊河组不同岩石组合之上,相当于神农架群底部—中下部地层,主体属碳酸盐台地及滨岸相。角度不整合于吴家台组之上、被南华纪南沱组假整合覆盖的一套白云质复砾岩,即浇园山组,主体属台内—台缘斜坡相。推断神农架群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盆地沉积,浇园山组为被动大陆边缘裂陷盆地沉积。反映中元古代中期,在扬子古陆块区可能存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板块碰撞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7.
重新厘定的武当山岩群(包括三个岩组),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前印支期以近南北向水平分层韧性剪切及顺层掩卧褶皱为特征;印支主期为北西向倒转同斜褶皱及伴随的推覆型或走滑型韧性剪切带;晚印支期以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开阔褶皱及脆韧性推覆构造为特征。由此铸造了武当山岩群现今北西—近东西向复式倒转背向斜间到(局部似“穹盆”)及脆韧性剪切带分割拼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8.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对随州盆地晚白垩地“红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初步研究表明,该盆地可识别出冲积扇、滨浅湖、辫状河及蒸发(膏盐)岩共四种沉积体系;目前至少可划分2个三级层净,其中层序I由湖侵(水进)体系域(TST)、密集段(CS)和高水位体系域(HST)组成,层序Ⅱ仅出露高水位体系域(HST)。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随州盆地层序地层模型。此外,就湖北省岩石地层修订的“寺沟组”涵义予以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9.
麻城—团风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时代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城一团风剪切带是桐柏山-大别山造山带内的一条重要强变形带,总体上由东往西具从构造片麻岩带、变晶糜棱岩带、糜棱岩及超糜棱岩带到碎裂岩带的岩石分带性。各带变质矿物组合和岩石变形特征表现出其物理环境从深部→中部→浅部地壳构造层次纵向结构上的变化。其运动学性质为伸展兼右行走滑剪切,并对西侧中一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与发展具明显控制作用。经初步估算,其总位移量为53Km,水平分量50Km,垂直位移分量18Km,具有长期的形成和发育历史,可分为燕山期前和燕山期后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利川—慈利走廊大剖面主要褶皱、断裂构造变形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期,可划分5期变形;平面上,自南东往北西,一系列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北东向略向北西凸出的斜歪紧闭或尖棱褶皱、宽缓褶皱、箱状褶皱及与之伴随的逆冲断层组成的褶皱—冲断构造为本区显著构造样式;垂向上,具多层次滑脱—拆离构造特征,其中发育的顺层剪切滑动面构成了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地腹、有限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表明,该区存在断弯式褶皱圈闭构造。区内震旦系—下古生界生储盖条件良好,并形成多套含油气成藏组合,具有形成一定规模工业性天然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且明显优于上古生界—下三叠统。综合生、储、盖、运、圈、构造等条件,预测石门—桑植复向斜带和花果坪复向斜带为区内油气勘探有利区带,勘探对象为下组合之"烃源岩(Z1d﹢∈1n)—储层(Z2∈1d)—盖层(∈1n﹢∈1s)"次级组合,主要勘探目的层为灯影组,陡山沱组可能为潜在目的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