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1.
利用HYSYS软件对连续重整反应进行数据标定,得到较为准确的反应模型,测算值与实际值相差1%;对不同反应温度生成油各类参数进行测算,C5+液收随着温度升高下降,反应温度上升5℃,液收下降约1%;辛烷值上升1个单位,反应温度需提高4~5℃,反应温度上升5℃,总芳收率上升0.7%。对重整系统进行全流程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一致,此模型可用于不同工况下的模拟测算。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80万t/a连续重整装置圆筒炉烟气NO_X排放超标的问题,对圆筒炉进行技术改造分析。结果表明,调节圆筒炉空气旁路阀导致NO_X的排放浓度升高;更换低氮燃烧器、降低炉内过剩氧含量可大幅降低NO_X浓度,实现了烟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在含有水溶性有机微污染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6NTU高岭土悬浊液中,投加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与聚合铝PAC进行动态混凝试验与静沉试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与PAC对含水溶性污染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絮体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具有分形特征.参数"分维D"可用于定量表征分形絮凝体的形态学特性与分形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絮凝体生长模式从开放的分枝状DLCA结构逐步向密实的RLCA构型演变.分形结构的不断演变引起絮体内部渗透性变化,絮体沉降性能逐步改善,分维值升高;SDS的存在对絮凝初PAC的混凝起阻碍作用,纳米SiO2能使颗粒生长的速度加快.纳米SiO2有助于有机物的去除,但对无机杂质的去除效果不如PAC;以纳米SiO2为助凝剂,能促使PAC絮体有效质量密度增加,使PAC对SDS的去除率提高,分维值增加.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公司连续重整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从原料和催化剂再生注氯等方面分析了氯的来源,阐述了氯对装置各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预加氢系统中采用连续注水冲洗的方法,防止其结盐堵塞和腐蚀;在重整系统中增设脱氯设施,降低氯含量,减轻氯对后续装置的影响;采用树脂在线脱氯技术净化溶剂,脱除苯抽提系统溶剂中的氯,减缓溶剂老化和酸化。这些方案的实施为装置的长周期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分别以纳米SiO2和粉末活性炭P-AC为助凝剂,对含有不同微污染物SDS、NH3-N或HA)的6 NTU高岭土低浊水进行混凝沉降试验,借助形态学理论和电镜观察与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纳米SiO2与P-AC对PAC于微污染物去除的助凝特性和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纳米SiO2对微污染物HA、SDS及NH3-N的助凝效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HA和SDS的作用效果明显,但对NH3-N几乎没有去除作用;纳米SiO2能促使PAC对微污染物HA、SD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40%~50%、30%~40%;P-AC能使PAC于HA的去除率提高约10%,但对小分子微污染物SDS、NH3-N的去除效果改善不明显;助凝剂纳米SiO2能提高PAC絮体结构的密实度和分维值,显著提高PAC对微污染物的去除率,而P-AC对絮体形态学特性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由于资源衰减或规划等原因,矿产资源型城市面临产业转型和建立“两型社会”的双重困扰,优化再利用量大面广的矿业废弃地是解除困扰的现实途径.北京市门头沟区山地多平原少,产业转型和建设“两型社会”的矛盾尤为突出.本文以门头沟为例,分析了其矿业废弃地的损毁类型及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产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优化再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产碳五,利用Aspen Plus软件中Rad Frca严格计算模块和BK 10热力学方法对连续重整装置预加氢系统脱异戊烷塔进行流程模拟计算,并考察了回流比、塔顶压力对脱异戊烷塔操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操作一致,脱异戊烷塔塔顶、塔底温度模拟值与实际值相差约为3℃,塔顶产品中碳五质量分数大于99%;在脱异戊烷塔回流比为1. 6,塔顶压力为0. 40 MPa,塔底再沸器热负荷为11. 10 MW,塔顶冷凝器热负荷为7. 98 MW的最优条件下,加氢裂化轻石脑油进料量为27. 0 t/h,塔顶碳五产品产量为34. 4 t/h,较原有工况增产16. 4 t/h。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大学城杂用水厂排泥水污泥为研究对象,投加阴离子高分子聚合物(简称AP)进行架桥絮凝沉降实验,结合在线显微摄像与图像分析技术,改变AP投加量和pH值,研究AP对排泥水污泥的调质效果和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1)投加0.3 mg/L的AP时,污泥比阻r下降约2~3倍,沉降速度v增加约2倍;投加量大于0.3mg/L...  相似文献   
9.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一种低分子溶解性有机物的代表物质,投加新型水处理剂纳米SiO2对6NTU高岭土悬浊液进行混凝沉降试验.运用形态学理论,借助电镜观察与图像分析技术,研究纳米SiO2的作用机理、吸附絮凝效果与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纳米SiO2对SDS的去除率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纳米SiO2具有良好的助凝效果,但其单独使用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较差.纳米SiO2能迅速吸附溶液中的SDS,并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其对SDS的吸附特性符合Freunlich等温吸附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