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钻测井、地震和露头资料,从沉积、构造和岩溶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利用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的残余厚度、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的厚度及麦地坪组的岩相分区特点综合确定了台盆的展布,并揭示其对灯影组天然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台盆区表现为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残厚小、上覆充填的麦地坪组与筇竹寺组厚度大、麦地坪组以深水相的含磷碳硅泥岩为主,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青川—资阳—宜宾一带,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1灯影组一段、灯影组二段沉积期,四川盆地为一镶边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丘滩体发育,灯影组二段、灯影组三段之间的桐湾运动一幕作用形成了川西海盆的雏形,台盆与其两侧地貌存在差异;2灯影组三段沉积期,上扬子内克拉通由于拉张裂陷,形成了以磨溪、长宁、镇雄等为沉积中心的沉降带,控制着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灯影组四段沉积期,四川盆地演化为一内部发育台盆的镶边碳酸盐台地,灯影组末期的桐湾运动二幕作用使得四川盆地整体抬升遭受暴露,高部位风化剥蚀、低部位流体下切侵蚀,并使台盆区的范围达到最大;3寒武纪早期的麦地坪组为灯影组岩溶地貌基础上的第一套充填沉积,且平面上发育3个岩相区,麦地坪组与筇竹寺组之间的桐湾运动三幕作用对麦地坪组沉积后的地貌进行了局部改造;4筇竹寺组与沧浪铺组的持续充填,使四川盆地演化为一较平缓的碎屑岩缓坡。台盆的形成与演化不仅促进了其周缘灯影组四段台缘带优质储层的形成,而且控制着寒武系麦地坪组与筇竹寺组2套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环台盆灯影组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2.
塔中45井泥盆纪鱼类化石的发现及“东河砂岩”的时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0年在东河1井发现了“东河砂岩”,1993年又在草湖地区草2井找到胴甲鱼化石。经过近几年的古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人们先后找到了石炭-泥盆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石、孢粉化石,从而将“东河砂岩”划归泥盆系,被大家所接受。近期,在塔中45井发现泥盆纪鱼类化石,使得塔中地区“东河砂岩”划归泥盆系有了更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空间光通信ATP系统中的跟瞄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空间光通信中,为实现准确捕获和高精度跟踪,ATP系统采用复合轴控制技术。复合轴控制系统的主轴控制,即粗跟踪控制, 其系统由速度环路和位置环路组成, 控制过程由TMS320VC5416 高性能DSP芯片来完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主轴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在1 以内,满足ATP系统对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原油酸值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里木盆地原油酸值总体不高,一般低于3 mg/g,三叠系、侏罗系原油酸值相对较高,一般在0.96~1.12 mg/g,但也只有部分地区原油刚达到高酸原油级别(酸值为1.0~5.0 mg/g),石炭系、奥陶系原油酸值较低,大部分在0.5 mg/g以下.塔里木盆地原油属于混合型中、低酸原油,有机酸主要来自于原油的生物降解,少量为原生的有机酸.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原油曾经历严重降解,但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在随后的酸-岩反应中被消耗,呈高降解低酸值特征,侏罗系、三叠系、石炭系原油酸值的形成主要与地层水活动造成的晚期降解有关.图9表1参33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资料条件的限制, 以往对轮南地区奥陶系内部的接触关系并不十分清楚。近期通过钻探和系统的地质研究发现了一些直接的地层不整合证据, 证明轮南奥陶系内部存在多期地层不整合。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吐木休克组之间都是不整合接触, 而一间房组和吐木休克组之间则是整合接触。在连续的化石带里可能也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地层不整合。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广泛发育,是重要的天然气储产层。对其进行储层岩石学与沉积学、储集空间类型和成岩作用及演化序列的综合研究,尤其是薄片、扫描电镜鉴定和元素、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获得了溶蚀作用的微观岩石学与流体包裹体盐度资料新证据。认为储层成因具有相控型白云岩岩溶储层的典型特点,发育主控因素为特殊的沉积、成岩环境与多期多类溶蚀及破裂作用。特殊的沉积环境突出表现为干热/干燥古气候背景控制下的大型微生物礁滩体、丘滩体,这些沉积具有造架成孔特点与早期(海底)硬化功能,从而造就了原生基质空隙型储层;特殊的成岩环境则为干热/干燥古气候背景下水-岩相互作用弱、矿物稳定化进程慢和渗流豆粒、文石及高镁方解石的完好保存,尤其是有利于空隙的保存;同生-准同生期溶蚀尤其是3幕桐湾运动所导致的3期风化壳岩溶作用,致使空隙进一步溶扩,且沿断裂、裂缝还形成了大量非组构选择性的溶缝和溶洞,由此从根本上决定了储层的形成;多期裂缝尤其是晚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缝,沟通孔隙、孔洞和溶洞而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7.
1990 年在东河1井发现了“东河砂岩”,1993年又在草湖地区草2井找到胴甲鱼化石。经过近几年的古生物地层学的研究, 人们先后找到了石炭-泥盆系界线附近的牙形石、孢粉化石, 从而将“东河砂岩” 划归泥盆系, 被大家所接受。近期,在塔中45 井发现泥盆纪鱼类化石, 使得塔中地区“东河砂岩”划归泥盆系有了更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南堡油田发现井--老堡南1井测试获700 m3/d 高产工业油流,标志着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截至2011年底,已累计产油18.62×104 m3、气6 175.35×104 m3。综合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有利储集体是受多期构造 岩溶作用控制形成的岩溶塌陷体,其识别标志主要表现为:①钻井仅有泥浆漏失、钻速加快而无放空;②岩心上表现为与通常的岩溶洞穴相似的地质特征;③常规测井上表现为高伽马 低电阻(砂、泥充填)或高伽马 高电阻(方解石充填),成像测井上以发育各种洞穴角砾岩为主要特征;④地震剖面上无“串珠状”(俗称“羊肉串”)反射,表现为同相轴不连续甚至杂乱、弱振幅反射;⑤与通常的洞穴型储层相比,洞穴通道空间消失,但储集体体积增大,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是由洞穴溶积砂岩基质孔、溶蚀孔洞、洞穴角砾间残存空隙和裂缝、溶缝组成的复合系统。其形成演化经历了晚加里东-早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期构造 岩溶作用及其叠加。岩溶塌陷体广泛发育于南堡凹陷乃至渤海湾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分布区,油气源充足,具有广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李伟  刘静江  邓胜徽  张宝民  周慧 《石油学报》2015,36(5):546-556,563
近期在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而对于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剖面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震旦纪末的构造运动与寒武纪早期的构造运动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认为桐湾运动是以整体隆升与沉降为特征,并发育三幕构造运动,即灯影组二段富藻层沉积末期的桐湾Ⅰ幕、灯影组二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Ⅱ幕与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Ⅲ幕,桐湾期的灯影组镶边碳酸盐台地还存在轻微裂化作用下的热液沉积。寒武纪早期的兴凯运动以裂陷为主,发育两幕构造运动,即麦地坪组沉积期的兴凯Ⅰ幕与筇竹寺组沉积期的兴凯Ⅱ幕,兴凯期的上扬子碳酸盐台地遭遇较强的裂解,热液作用普遍较强,但至兴凯Ⅱ期时,裂陷活动主要发生在川南—黔北地区,川中—川北较弱。桐湾期的隆升剥蚀不仅控制了三大岩溶风化壳的发育,且其形成的绵阳—宜宾—会东巨大侵蚀沟谷控制了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的泥岩与页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兴凯运动不仅控制了有利烃源岩的发育,且与桐湾运动一起控制了有利源-储配置区的分布。因此,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早寒武世发育两类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前者主要促进了储层的发育,后者主要促进了烃源岩的发育,二者共生组合形成了震旦系与寒武系的良好油气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优质气源岩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塔里木盆地优质气源岩(有机碳含量大于等于0.5%)主要赋存于寒武一奥陶系、石炭一二叠系、三叠一件罗系三大层系中,它们具有不同的平面分布规律和不同的岩石学、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据现今的生烃产物类型评价,则包括了仅能生气的气源岩与既能生油、又能生气的油一气源岩两大类型,从而区别于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研究结果表明,特定构造背景下的特殊沉积环境与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及其热演化程度三大因素决定气源岩的发育与否及其质量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