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南秀琴  巴海鹏 《石油化工》2014,43(1):106-111
根据Deans Switch中心切割原理,建立了一种采用微板流路控制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切割反吹技术分析石油烃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方法。以非极性DB-1石英毛细管色谱柱(简称DB-1柱)为预分析柱、强极性CP-Lowox石英毛细管色谱柱(简称CP-Lowox柱)为分析柱,通过设置电磁阀的切换时间可将DB-1柱中需检测的含氧化合物组分切割至CP-Lowox柱进一步分离,Deans Switch切割时带入的烃在CP-Lowox柱上与含氧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良好,不干扰石油烃中含氧化合物的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通过标准试样线性效果验证,各含氧化合物的标准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0.73%~1.05%,回收率为89.68%~101.40%,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通过对实际试样进行测定,定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由基反应模型,针对中国石化开发的CBL-Ⅲ型裂解炉,以正丁烷、异丁烷及其混合物为原料,考察了横跨温度对丁烷裂解时关键组分的转化率、裂解产物中结焦前体的含量、裂解炉辐射段燃料气消耗及辐射段炉管最高管壁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原料中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比例如何变化,横跨温度不高于665℃时丁烷转化率均不大于5%,此时造成横跨管结焦的前体炔烃和芳烃在产物中的含量均低于1×10-5(w),因而在长期运转时不会导致横跨管结焦;采用尽可能高的横跨温度对降低辐射段燃料气消耗和辐射段炉管最高管壁温度都有明显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以氯仿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石脑油中的微量有机氯杂质对石脑油裂解性能的影响及氯在裂解产物中的分布,并考察了氯杂质对乙烯装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石脑油中氯仿含量低于100 mg/L时,氯含量的增加对裂解产物的收率基本没有影响;部分氯仿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并参与裂解反应,生成氯代烯烃、氯代芳烃和氯化氢;未反应的氯仿残留在焦油中,氯代烃分布在裂解气和焦油中,氯化氢溶解在裂解产物水溶液中,并使水溶液产生较强的酸性。石脑油中氯含量较高时,会大大增加乙烯装置的腐蚀风险,并加大了后系统催化剂中毒失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