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8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生产中出现的铸件内腔表面针状气孔现象,根据其形成机理,分析了气孔类型及产生的成因,分别从控制铁液中w(Al)和w(Ti)量、降低型砂水分含量及将砂芯水分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通过两次表干炉烘干,将砂芯含水量降低至0.14%,在造型、浇注后,使铸件内腔表面针状气孔消除,免除了铸件的返修时间,缩短铸件入库时间,生产成本降低。最终得出:砂芯中水分含量过高,是导致多芯薄壁灰铁件产生表面针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不同振动器在中频无芯感应电炉上打结干振料的工艺,分析了影响中频感应电炉炉衬寿命的因素,研究了不同筑炉方式对电炉炉衬寿命的影响。实践表明,采用Jolter振动器打结干振料工艺,使炉衬寿命从单炉160炉提高至180炉,平均增加12.50%。  相似文献   
3.
断层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又可对油气形成封堵。在砂岩含量丰富、造近油源的复杂断块区,断层封堵区域的分析与界定使我们能直接划分由封堵形成的油气藏范围。这类区域以断层两侧岩性配置封堵模式为主。分析岩性对接配置的理想方法是根据断层两侧钻井资料确定断层面的岩性对接,实际上常因钻井资料少而使此法难以施行。在分析、比较多种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后,我们找到一种反演结果可靠的地质统计反演方法,依此研究断层面岩性对接关系。将其应用到民丰断裂带封堵分析研究中,反演出了较理想的岩性剖面。  相似文献   
4.
东辛油田断层转换带与油气富集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东辛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被数百条断层切割,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a应用断层转换带的理论,识别出东辛油田的11个断层转换带,分为4种类型(平行同向断层型,平行对向断层型,叠覆断层型,趋近断层型)。东部辛镇地区以平行型转换带为主,西部东营地区以叠覆型转换带为主,其间过渡带以趋近型转换带为主a断层转换带多分布在断层的交汇处、拐弯处和末端处,是伸展、走滑构造应力场联合、复合作用的产物。在转换带发现了一批优质储量,与2条断层相关的转换带比与1条断层相关的转换带油气更富集。图4表2参15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东营凹陷永北地区具有形成隐蔽油气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成藏的主控因素,查明了油气藏分布与富集的规律,认为古构造、沉积相带和储集条件是油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油藏分布受有利的构造条件和沉积体系的配合,最大湖泛面、不整合面、断面的分布,有利的沉积相带等因素的控制;在适当的沉积和构造配合部位,高势区也有利于油气聚集。在此基础上,指出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东辛油田东南部油藏描述及滚动勘探目标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与微构造分析、测井地震约束波阻抗反演、地震资料油气预测等配套新技术的综合应用,重新建立了东辛油田东南部地区的油藏地质模型.在对成藏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区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两类共7个滚动勘探目标.前者主要为沙三中以下目的层;后者为微构造或斜坡背景下的岩性尖灭型圈闭,砂体类型分别为沙三上至沙二下三角洲前缘前积砂体和沙四段至沙三中的深水浊积砂岩体.  相似文献   
7.
静压造型就是通过气流预紧实作用对型砂进行初步紧实,然后通过液压压头对型砂进行最终紧实,其多触头压头由液压提供压力,而且压力固定.该方法造型型砂紧实度高,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工艺复杂的铸件造型.论文针对我公司在静压造型线上生产制动轮壳时出现的铸件表面粘砂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几次的工艺改进试制及验证,增加铸型型腔内的排气可有效解决产品表面粘砂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带气流预紧实的KW高压造型机生产地铁齿轮箱上箱体球铁件。由于按原工艺方案生产的铸件多处厚大部位均出现了缩孔、缩松缺陷,利用华铸CAE软件进行了工艺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冒口颈凝固封闭的时间过早,远离冒口处的热节不能补缩,导致缩松、缩孔缺陷的形成。通过调整冒口尺寸和冒口颈尺寸,在砂芯中部设置冷铁以及进行浇注系统改进等工艺措施,延长了冒口补缩通道畅通时间,提高了补缩效率。试产铸件经解剖和X光探伤确认,缩孔和缩松已被消除,铸件已成功地进行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9.
青南洼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为优质烃源岩,其形成于快速沉降和欠补偿沉积条件、咸水—半咸水过渡到淡水的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高,63.2%的样品有机碳含量大于2%,50%的样品氯仿沥青“A”含量大于0.2%,84%的样品生烃潜量大于9;有机质类型好,干酪根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镜下鉴定Ⅰ型占50%,Ⅱ1型占43%。多种指标对烃源岩演化研究表明,沙四段上亚段下部烃源岩已进入生烃高峰期,沙四段上亚段上部大部分已成熟,沙三段下亚段成熟度较低。盆地模拟资源量估算结果表明,沙四段上亚段资源潜力为102.76×106t。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产中出现在铸件内腔表面的针状气孔进行了特征描述,分析了气孔类型及成因,并分别从控制金属液中Al、Ti的含量、降低型砂水分含量和将砂芯充分烘干等方面,消除针状气孔的产生。结果表明,经表干炉多次烘干的砂芯所生产出的铸件,内腔表面未见针状气孔,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