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无线电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郯庐断裂的羽状断裂带——泰洲走滑断裂带和真武—小纪走滑断裂带的活动,加上盆地深处壳下物质活动、地幔上隆、莫霍面抬升,导致地块沿印支剥蚀面滑移,从而形成了溱潼、高邮两拉分盆地。沿走滑断裂带两侧形成的一系列局部构造,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2.
1978年以来,作者在海南岛和西沙群岛进行了20余条现代珊瑚礁剖面的现场测量和调查,潜水深度一般小于10米,个别剖面达25米。综合野外室内资料,归纳出海南岛和西沙群岛现代珊瑚礁沉积模式。本文在叙述各相带的水动力条件、地貌形态、生物分布等沉积环境的同时,着重于沉积物和沉积岩特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远红外加热技术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工艺中的应用。从实验结果来看,远红外技术对集成电路的工艺筛选、高温老  相似文献   
4.
1概述我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2月通过)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目的在于"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是不可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东部沿海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古潜山为窗口,分析了从震旦纪以来该地区发育过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和烃源岩,形成了相互叠置的多幕次叠合复式含油气盆地和各种油气藏,这一认识将拓展东部沿海油气勘探的时空领域,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桩海潜山场-势效应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井、测井、三维地震及速度谱资料,分别采用有限元法、Fillippone法和Hubbert法模拟和研究了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太古界潜山油藏应力场、压力场及流体势场的特征,并分析讨论了其与油气聚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潜山油气藏的形成直接受地应力场、压力场、温度场及流体势场的控制和制约.表现为:现今油气的富集区基本上位于地应力场中的张应力和张扭应力分布区、整体正常压力系数分布的相对高值区和地温梯度的相对高值区.潜山油气运聚在宏观上遵循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聚集的规律,但在局部地区,油气的富集还与流体势场等值线的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限元平面应力分析法,对珠江口盆地的4个地震反射层(T8、T7、T5、T2)构造平面图进行区域构造应力场计算,编制成平面应力分布图。以此来分析该盆地各个时期构造应力场和盆地的构造演化,探讨油气储运的某些规律。通过分析认为,珠江口盆地内存在垂向旋扭应力场、拉张应力场和挠折应力场三种性质不同的应力场及其相应形成的构造形变,部分油气圈闭背斜是扩容作用形成的扩容背斜。油气聚集以近生油凹陷的有利构造为主。珠江口盆地的形成演化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脉动在地基加固效果检测中的应用胡钧杜坚吕炳全(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上海,200092)1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基本建设的日益扩大,工程建设中将面临着大量的地基测试问题。常规的工程勘察...  相似文献   
9.
辽河兴隆台构造带原油类型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将辽河西部凹陷兴隆台构造带原油划分成4种类型。各类原油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曲线、甾萜类成熟度参数、Pr/Ph等指标有较大差异,并在该区呈规律分布。总体表现为第三系原油由南至北成熟度参数和Pr/Ph值呈降低的趋势,正构烷烃碳数从单峰变化为双峰分布;太古宇潜山内幕及潜山表层原油性质相似,其成熟度明显高于第三系原油。原油分布主要受控于南北洼陷生油层成烃演化差异及与断裂发育时期的相互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上升流岩相类型及相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一、二段和蓟县系洪水庄组、铁岭组以及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中发现上升流沉积。总结了该区上升流沉积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上升流沉积岩相的分析,将其划分为燧石条带、叠层石、黑色页岩、硅质泥岩和硅质岩5种上升流岩相类型。根据不同上升流沉积岩相的组合规律,又划分出两种岩相组合类型,即潮下高能带上升流岩相组合和潮下低能带上升流岩相组合,进而对研究区沉积体系组合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相应的上升流相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