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26篇
无线电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抛物线拉东变换的地震道重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一种基于抛物线拉东变换(PRT)的地震道外推和内插方法,该方法根据部分NMO校正后的CMP(Common Middle Point,共中心点)道集中地震同相轴的抛物线假设,在待重建道的位置用零值道代替,然后采用迭代方式,通过带限抛物线拉东正变换和最小平方抛物线拉东反变换进行数据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叠前道集中缺失道的重建、外推、内插以及数据重采样和数据规则化等方面.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应用还表明本方法是有效的和稳健的,它不需要精确的NMO速度,具有很强的抗噪能力,且能进行中间偏移距道和远偏移距道的处理,对于多次波的消除、AVO分析、DMO处理和某些三维叠前偏移成像方法都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弹性波理论研究──关于球面波首项(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基样  吴律 《石油物探》1997,36(1):1-12,27
本文推导了球面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首项公式,包括直达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首项。通过对球面波分解。用柱面波合成球面波;在界面上由压力和速度连续条件,给出了人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的表达式;对汉格尔函数用大自变量展开,用最陡下降法分别求出这三种波的首项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微波通信系统进行自适应ECCM技术研究的方法。结合应用实例,提出了根据实时监测的信息资源,按照预设的ECCM管理策略控制设备运行,实现自适应抗干扰、抗截获效果的技术方案。该技术已经应用于微波通信系统的研制。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电子反对抗措施。  相似文献   
4.
Radon变换在VSP波场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数学上讲,Radon 变换表示一种映射关系。VSP 观测中的上、下行波通过这种关系可以分别映射到τ-p 平面的正、负半平面上,从而使上、下行波得到分离。利用 Radon 变换,并考虑波的振动特性,还能将上、下行的纵、横波进行分离。为了提高 Radon 变换的分离效果,除对波场的边界处采取平滑处理之外,在沿某一斜率叠加时,应尽量选取与此斜率相近的波参与叠加,对于偏离此斜率较大的波给予适当的压制。  相似文献   
5.
反射系数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参量,大多由密度和速度测井资料求得。文中导出的反射系数公式是,反射系数近似等于密度的对数增量加上速度的对数增量变化。由这个公式可以推导出现有的几个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并就这些公式的误差作了初步的讨论。最后,利用这个公式说明“亮点”技术中极性反转特征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6.
7.
波动方程偏移是七十年代地震勘探技术中重大进展之一。六十年代初期,共深度点迭加技术问世。由于它能有效地压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然而,地下介质并非都是水平的,大多数油气圈闭同断层、尖灭、起伏构造有密切的关系。寻找油气圈闭正是地震勘探的基本目的。于是,共深度点迭加技术还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它表现在地层倾角一大,共深度点就不成其为共深度点了。断层和起伏不平界面引起的绕射,使得时间剖面的解释工作造成困难。常常是凹形构造显示出凸形,有可能把向斜构造解释成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8.
克莱鲍特(Clearbout)偏移方程和大倾角偏移方程在计算机上实现可以归结为纯相位滤波,因而适用于振幅保持处理.但由于此两种方法的波散现象,存在绕射波收敛不完全等问题.本文讨论高阶偏微分方程与波散的关系,给出了三阶、四阶和五阶偏微分方程的波数曲线,提出了55度偏移的差分方程及其在计算机上的算法.  相似文献   
9.
吴律  邵纽伦 《石油物探》1987,26(3):1-13
碳酸盐岩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有的地区地层陡峭,倾角超过45度,横向速度变化剧烈。为了研究复杂构造的成象问题,我们提出并进行了双迭代偏移方法试验。双迭代偏移包括迭代时间偏移和迭代深度偏移。迭代时间偏移是基于这样的思想:第一,时间偏移方法所用的速度参量大多是由迭加速度乘上某个加权系数,在横向速度变化大,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的地带,这种参量的精度是不够的。我们利用时间偏移结果来修改速度参量。第二,对于超过45度倾角的地层,做二次(或多次)偏移。将前一次偏移的输出作为下一次偏移的输入,以提高偏移质量,在实施中将两者密切结合,做二次偏移的同时修改速度参量,以达到速度渐变逼近速度剧变。在迭代时间偏移之后,进行迭代深度偏移,以获得比较正确的地层界面形态和空间位置。我们经过合成记录和实际野外资料试验,可以直接从迭代时间偏移的最后输出剖面上提取初始速度界面模型(先验模型)。文中给出了迭代的准则和双迭代偏移方法处理复杂构造剖面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方法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应该指出,本文提出的双迭代偏移方法为中小型计算机上处理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提供了一种有现实意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中首先指出,波动方程和现代信息论的应用构成今天地震数据处理的两大支柱.七十年代地震数字处理中发展最快的方法之一是波动方程偏移,偏移方法已有十多种.文中涉及数字偏移、绕射扫描偏移、克希霍夫积分求和偏移、差分法偏移、频率-波数域偏移、深度偏移、迭前偏移和利用波动方程提取速度参量以及合成地震记录等问题.我国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在模拟回放仪上进行偏移试验研究,到目前为止,主要的偏移方法已经在各种型号的电子计算机上实现.诚然,同国外先进技术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在某些方面我们也有所改进和创新.文中论述了研究波动方程偏移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推测地震勘探新的突破可能是以迭前偏移研究为其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