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海上水驱井组采出程度预测影响因素多,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样本信息采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融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的采出程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样本值拟合精度较高,能较好的反映各控制因素对采出程度的影响,满足矿场应用要求。利用该模型对X油田某井组的采出程度进行计算分析,认为该井组具备细分层系的储层条件,新增3口调整井,目前开发形势较好,为海上油田增储上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过程中的粘性指进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研究了一维CO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表征方法,重点分析注采压差与油层温度等因素对CO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响,并回归了这些因素对CO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非混相驱油时粘性指进距离随驱替时间的推进呈指数形式增长.在计算参数范围内,相同油层温度下,当注采压差小于7MPa时,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大,CO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程度增大;当注采压差大于7MPa时,随着压差增大,粘性指进程度逐渐降低.注采压差一定时,随着油层温度升高,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降低,原油粘度降低速度减缓,油气流度比增大,CO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一维CO2非混相驱油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和CO2的特性对特低渗透油藏驱替特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导致平均含气饱和度降低和含气率上升较快,驱替效率降低;CO2在驱油过程中,对原油具有降粘膨胀作用,驱油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对利用CO2有效开发特低渗透油藏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内部形态、结构复杂,无因次水侵量计算缺乏匹配度较好的图版等问题,通过结合该类油藏的储层特点,以油藏物质平衡方程为基础,建立考虑窜流的碳酸盐岩储层数学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换及Stehfest数值反演等方法求解该方程的解析解,同时结合渤海X油田的生产历史数据以及储层的基本参数计算了该油田的水体倍数.通过对比分析,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法得到的结果与本文计算方法较为一致,但是本文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等优点,该方法对相似油田快速估算水体倍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合驱过程中乳状液对采收率的影响问题,设计了水、乳状液和聚合物驱油的实验方案,采用填砂管驱替模型模拟了水和乳状液在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对比研究了乳状液和聚合物在合注分采并联管中对低渗管分流率增加的幅度,随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渗透率级差强时,乳状液调剖效果较好;与相同视粘度的聚合物相比,乳状液渗流特征及调剖特性具有明显优势;在纵向渗透率级差较强的油藏中通过乳状液调剖,能进一步发挥协同作用,提升聚合物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一般采用注水开发,在水驱油开发过程中,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和孔隙结构的微观随机性常会导致指进现象的产生,并随着注水开发进一步发展。准确揭示黏性指进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低渗透油藏提供合理的开发决策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黏性指进问题,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油藏水驱油黏性指进模型,引入了指进小瘤的概念,通过描述指进小瘤的运移距离来表征指进发展情况,在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后,分析了渗透率、密度差、地层倾角、驱替速度和油水黏度比对黏性指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在驱油过程中,启动压力的存在使得指进现象严重,而重力能有效减缓指进;渗透率、密度差和地层倾角越大,指进程度越轻;驱替速度和油水黏度比越大,指进程度越严重。为了减缓指进,应采用从油藏底部注水的方式,并且驱替速度应该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传统研究方法具有操作复杂、费用高、影响正常生产等缺点。为更加简单、快速地进行定量评价,考虑低渗透油藏流体流动存在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注水的时滞性及衰减性,在建立低渗透油藏拟线性产量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一阶电路原理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累计产液量和累计注水量间的离散关系新模型。根据未知参数的物理意义设置约束条件,利用最小二乘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新模型,得到连通系数。研究表明,连通系数可以定量表征井间的动态连通状况,现场应用结果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动态分析结果非常吻合。新方法利于现场推广应用,计算结果为油田后期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多元热流体吞吐热采作为海上稠油热采开发创新技术,已在渤海油田稠油开发中进行了先导性试验,但对其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油藏适用范围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通过理论分析、物理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热流体中各个组分的作用机理以及各组分之间的耦合作用,深入剖析了多元热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同时,利用渤海油田稠油油藏的地层原油粘度、渗透率和非均质性等参数,对比研究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和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及各自的油藏适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提高采收率机理与单纯蒸汽吞吐相比,增加了扩大热波及半径、提高地层能量及减少热损失等作用,但所携带热焓总量略有下降,因此,更适用于原油粘度相对不高、储层非均质性弱、油层较薄、天然能量较小的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渤海水驱油田波及系数、驱油效率计算方法的研究,提出水驱开发过程中达到极限含水率的两个阶段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计算方法。水驱开发阶段,利用油田动态生产数据,完成实时波及系数、驱油效率的计算;极限含水率阶段,考虑到海上油田大井距开发模式,应用数值模拟等油藏工程方法确定相渗曲线形态等多项影响因素,通过样本数据回归建立波及系数、驱油效率计算公式。提出水驱油田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判别指数α,当α1时,波及系数有较大提高潜力,当α≤1时,驱油效率有较大提高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以渤海底水稠油油藏地质油藏参数为基础,建立机理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体倍数、油层厚度、原油黏度、渗透率、Kv/Kh、非均质性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方法进行了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并通过多元回归建立了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采收率计算公式,该公式综合考虑了影响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效果的各种因素;应用拟合公式对渤海实际油田的采收率进行预测,证实该方法简便、易于实现,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