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绍了以液压硫化机为对象的采用可编程控制器设计的轮胎硫化自动控制系统。讨论了该系统的控制原理,软硬件构成,编程方法,优点以及系统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且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等难降解物质,色度高,SS高,水质成份复杂.对造纸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分析,并时生物法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脆性参数是致密油“三品质”评价中完井品质评价的重要敏感参数之一。采用岩心三轴岩石力学参数测试方法,基于岩石破裂特征及岩石破裂过程中的能量演化优选出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的脆性指数计算方法。首次应用裂缝体积密度计算方法对岩石破裂复杂程度进行了定量表征,表征结果与岩石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呈正相关;与泊松比、峰值应变呈负相关。通过对岩石力学参数各向异性系数C1和C2的分析,认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各向异性更为敏感,两者构建的脆性参数更能体现岩石的脆性特征。基于岩石破裂的能量演化过程,将峰值强度前后能量变化大小与变化速率相结合,构建脆性评价新指标BEC,其与裂缝体积密度及前人提出的脆性评价指标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以BEC为衡量标准优选出适合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的脆性指数E/μ,该指数与研究区直井试油试采的初周日产液呈正比关系。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水平井水力压裂施工时指示有利压裂层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DCS与PLC控制系统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DCS与PLC控制系统的特点、应用、发展前景和国内外的市场现状。从起源、结构特点等方面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柯东地区最新采集的"宽线+大组合"地震剖面,结合地表露头和钻井资料,以柯东1号构造作为重点,对柯东构造带进行构造解析.新建的构造模型总体表现为由若干倾角不等的逆冲断层构成楔状叠瓦扇,其根部向南延伸收敛在基底卷入的高角度逆断层上,叠瓦扇前缘可能收敛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接触界面上,发生滑脱形成薄皮逆冲构造.在逆冲叠瓦断层系统中,多个断块中发育有与断层相关的褶皱,形成了柯东构造带众多的圈闭.  相似文献   
6.
依据渝东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露头、岩心、薄片和扫描电镜下裂缝系统的观察描述、特征参数和对应样品分析测试数据,深入分析并探讨了牛蹄塘组页岩裂缝的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及其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中发育不同类型的宏观裂缝和微裂缝,宏观裂缝以构造缝为主,主要为高角度的剪切缝、张剪性裂缝、压扭性裂缝及低角度滑脱缝;微裂缝主要为非构造成因的层间缝、粒间缝和粒内缝。岩心中宏观裂缝大部分被充填,充填物主要为方解石、泥质及黄铁矿。裂缝的发育主要受构造应力及构造部位、有机质含量、矿物成分及含量、岩性与岩石力学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构造因素是裂缝发育最主要的控制因素,脆性矿物与有机质含量对页岩岩石力学性质与裂缝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在良好保存条件下,裂缝的发育对牛蹄塘组页岩含气性与渗透性均具有贡献,而对渗透性的改善是其最主要的贡献。压扭与滑脱性裂缝缝面糜棱状矿物内部孔隙、裂缝发育,有效改善了页岩的孔渗能力。裂缝中方解石、石英等充填物内部发育开启的次级裂缝和溶蚀孔缝亦增加了充填裂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油气运移方向的确定对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塔中隆起在加里东期至海西中期并非存在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而是总体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且塔中存在两个较高部位:一个位于塔中断垒带西段的中1井区附近;另一个为塔中的最高部位,位于塔中断垒带东段的塔中1井附近。油源对比表明,塔中奥陶系的原油大多来自中-上奥陶统的源岩。结合古构造背景的特征,对源自中-上奥陶统原油的充注方向研究表明,塔中北斜坡至少存在两个方向的油气运移:一为从塔中西北部向东南部的较高部位运移充注.二为从塔中西北部向中1井区附近的较高部位运移;塔中南斜坡塔中52井、中4井的油气来自塔中南侧的塘古巴斯凹陷,并经历了相对较短的运移距离,进一步证明了塘古巴斯凹陷中-上奥陶统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新和地区钻井揭示,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在地层—岩性圈闭领域油气显示活跃、勘探潜力大,是下步战略突破的重要方向。基于岩心、测录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岩心相、测井相、小波变换、“印模法”古地貌恢复、地震相、地震属性及相干体切片的分析方法,对新和地区亚格列木组系统开展了层序与古地貌控制下的沉积体系研究。新和地区发育2种古地貌类型,即西侧多级坡折带斜坡古地貌和东侧逆冲断崖古地貌。亚格列木组可划为一个三级层序SQ1,其中包括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分别对应该组3个逐期超覆于西侧斜坡的地震反射。亚格列木组在西侧多级坡折带斜坡之上发育低位域斜坡扇和高位域扇三角洲沉积,在东侧逆冲断崖之下发育湖侵域—高位域近岸水下扇沉积,断崖之上的侵蚀沟谷作为补给水道为其供源。新和地区发育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原地成熟烃源岩,且处于远源油气运移指向区,油气源和成藏条件优越。分布于逆冲断崖北侧的低位域斜坡扇和湖侵域—高位域近岸水下扇等“源上”地层—岩性圈闭勘探潜力大,可作为该区下一步隐蔽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