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油田要素分析、建设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调研和胜利“数字油田”实际情况,系统阐述了数字油田的基本含义和总体框架,全面总结了数字油田的基本特征、建设内容及主要技术。通过我国数字油田建设的基本现状分析,指出了数字油田的发展前景和必须注意的问题,对我国数字油田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GST的相干体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梯度结构张量(GST)是分析和描述地震数据中结构特征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利用GST可以定量地描述断层、平行层理、倾斜层理、波状层理等地质现象的结构特征。由GST张量结构矩阵,可以提取特征向量和特征值,由此来构建相干属性。在GST计算过程中,通过引入一高斯函数,可以提高属性的分辨能力和抗噪性。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所给出的“混沌“的度量属性Cchaos、断层识别属性Cfault可自动、直观地识别河道、断层等特殊异常体。  相似文献   
3.
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的剩余静校正问题是一个非线性的、多参数、多极值的全局优化难题。当剩余静校正量大于分析时窗内子波周期的一半时,用传统的线性剩余静校正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而出现“周波跳跃“现象。为此,首先设计了剩余静校正的目标函数(对于炮记录模型,选用超长道集的互相关作为目标函数),借鉴模拟退火算法的思想,对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进行尺度变换,详细分析了退火遗传算法的实现及参数选择方案,并用理论模型及实际地震资料对退火遗传剩余静校正算法进行了检验。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收敛能力和计算效率,能很好地解决低信噪比、大剩余静校正量的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震切片解释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平切片、沿层切片、层拉平切片是目前地震解释中的常用手段,地层切片作为一种新的地震沉积学技术已受到地球物理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不少物探工作者对地震切片的物理意义和地质意义仍存在模糊的认识,制约了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以模型研究为前提,对水平切片、沿层切片和地层切片的应用要素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发现,即使水平切片所选时间不准(波峰、波谷或过零点),构造的整体特征还是能够得到展示,这有助于从理论上阐明切片的物理意义。时窗与切片属性值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表现在时窗大小的选取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属性本身的特性上,同时还与时窗的位置有很大关系。文中还重点对地层切片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地层切片的物理意义和优点。相对常规层拉平技术,地层切片能够使地层解释变得更加直观,同时使由地层切片提取的时窗属性更有地质意义。本文最后还对地层切片的分辨率做了理论探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薄层的切片分辨率可以突破1/4地震波长的极限。  相似文献   
5.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技术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阐述了国内外宽方位角勘探的发展现状,明确了宽方位角的定义、并给出了部分应用实例。文中列举了宽方位采集中对覆盖次数、面元、最大炮检距、最小炮检距等采集参数的设计要求,并列出了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宽方位角观测系统。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宽方位角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视各向异性动校正、基尔霍夫求和法三维DMO、方位角速度谱分析等宽方位角处理方法,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处理流程。关于宽方位角采集资料的解释,文中建议用好相干、振幅、相位等常见地震属性外,应尝试使用复合地震属性。  相似文献   
6.
地震复合属性——地震属性提取与解释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地震属性的提取主要集中在单项技术上,如谱分解、三瞬、均方根、自相关、主因子、自回归和相干体等。对提取后的属性如何根据它们自身的特点,做进一步处理以得到新的地震属性,人们尚缺乏足够的关注。借鉴信息工程有关理论,提出了叠合、差值、乘积和级联等物理含义简单、但又比较讲究数据间匹配和显示的新的地震属性——复合属性,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利用复合属性,对LHK地区河流相储集层进行了精细解释,分辨率和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三江盆地低信噪比资料的多次波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盆地多次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区内存在一套反射很强的平行不整合地层(穆棱组),并且还发育大量高速煤层。本文从时空域、拉冬域、频率域及自相关等多个方面对多次波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发现了多次波在本区存在的规律性,并应用拉冬域、频率域正、反变换及自适应多次波切除等方法对多次波进行了分离和研究。表明拉冬域分离效果最好。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多次波去除技术,由于该技术是在频率域应用拉冬正变换技术,提高了多次波的聚焦性能,并将滤波函数与相干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自适应去除多次波的目的,而且稳定性很好。  相似文献   
8.
多次波使目的层的反射波形态发生畸变,干扰了地震成像,如果不有效压制和消除,则最终会使勘探成果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有效压制多次波成为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今GeoEast系统中针对多次波开发了一系列模块,如共中心点叠加、内切除、聚束滤波、Radon变换、高精度Radon变换、预测反褶积、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以及波场延拓多次波压制等,几乎涵盖了所有压制多次波的方法。本文着重介绍高精度Radon变换以及基于波场延拓的多次波预测减去法在陆上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效果,并首次将波场延拓多次波预测模块应用于叠后数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震资料信噪比定量计算及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地介绍和讨论了信噪比估算的5种方法,即能量叠加法、频谱估算法、功率谱估算法、相关法和特征值法。利用模型试算对比了噪声、时窗、道数、频带、构造形态对5种方法估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低品质的资料,谱值法(频谱或功率谱)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时窗大小对信噪比计算影响较小,功率谱法受时窗大小影响最小;信噪比也有横向分辨能力及精度问题,对于倾斜或弯曲地层,能量叠加法和特征值法的计算精度会大大降低;资料的频带并不是影响信噪比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特征值法本质上是水平信号的分解和组合,适宜较平的地层。研究表明,当以信噪比作为储层横向预测属性进行奇异性检测(裂缝、断层、潜山构造等)时,应选用相关法。  相似文献   
10.
海上地震资料多次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次波是海上地震资料的主要干扰波,压制多次波的前提是正确地识别多次波。由于多次波有多种类型、多个周期,形成机制又相当复杂,因此研究多次波特征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B区海上资料为例,通过炮集多次波时距关系分析、海水速度计算、多次波速度谱特征总结、共炮检距道集自相关分析、SRME波动方程多次波预测,系统地研究了复杂地震资料多次波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了该区多次波的形成机制,从而为多次波的压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