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首次在南昌凹陷钻探的鄱参1井揭露了上三叠统安源组烃源岩,否定了该区没有晚三叠世沉积的传统认识,预示了南昌凹陷存在上三叠统的勘探新领域。通过对鄱参1井区地质结构的分析和综合研究,提出南昌凹陷是从晚三叠世以来受层滑倾滑构造控制的一个独立层块构造单元,构造较周边简单。上三叠统烃源岩具有多种母质类型和晚期生烃能力,和上覆白垩系共同构成重建型油气保存单元,有进一步勘探的价值,并以位于层块构造中带南部地区油气地质条件最有利。  相似文献   
2.
弋阳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以冷水坞组灰黑色泥岩为烃源岩,以Ⅱ型和Ⅰ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属 中等品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广,成熟度适中。生、排、聚时期主要为晚白垩世至今,排烃区主要集中在鹰潭凹陷和贵溪凹 陷。预测资源量 0.8327x10~8-1.0899x10~8 t.储集体主要为冷水坞组下段、上段砂岩和周家店组下段砂岩,盖层主要为冷水 坞组中段泥岩和周家店组上段泥岩,特别是周家店组泥岩,可作区域盖层。油气运移以纵向为主,主要借助于断裂和裂 缝。鹰潭凹陷和贵溪凹陷是主要的生油凹陷,也是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薄层测井评价技术在白驹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目的层段泰一段储层具有低渗薄互层特征,且薄互层占很大比重,厚层也常具非均质性。由于受测井仪器分辨率所限,常规曲线分辨率较低,造成解释上的困难,极大地影响了对储层的正确评价。为此研究利用反褶积、纵向分辨率匹配和α因子法等薄层测井评价技术来提高常规测井曲线分辨率,论述了白驹凹陷各种常规曲线适用的处理方法。根据与岩心分析、试油结果对比,证明薄层测井评价方法在白驹凹陷的应用效果较好,为该地区的薄层处理解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白驹凹陷洋心次凹自2005年投入勘探以来,已发现多个小断块油气藏。为认识其油气富集与成藏模式,提高勘探成功率,以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模式分析为主线,通过烃源岩评价及成熟期分析、圈闭类型划分,研究了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岩浆岩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认为:①白驹凹陷洋心次凹发育成熟的古近系泰州组陆相湖盆泥质烃源岩,其油气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渐新世末的盐城期是陆相油气源的主要运移、聚集及成藏期,断裂形成的复杂小断块圈闭类型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②贯穿生油深洼的大断层是沟通主力油源区的主要油气通道,油气以断层和砂体为运移通道,就近运移与聚集成藏;③成藏类型为岩性+断块、断块+岩性等的多种圈闭组合的小断块层状砂岩低渗高凝油藏,岩浆活动有利于提高地温梯度,对油气运移、聚集不起破坏作用。结论指出:洋心次凹进一步勘探的重点应以泰州组一段为主,阜宁组一段为辅,若在"油源、储层、圈闭"三者配置条件好的地区找到匹配比较理想的圈闭,将有希望获得新的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5.
乐平煤系树皮煤生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省东北乐平地区的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因富含树皮体而称之树皮煤,为了明确龙潭组煤成油的机理和勘探前景,文章用有机岩石学方法获得树皮煤显微组分以树皮体为主,同时富含基质镜质体、小孢子体等富氢组分;用生烃模拟实验方法得到树皮煤的产烃率很高,是迄今已知的最好的煤成油烃源岩;通过单组分生烃模拟实验证实树皮体最有利于生成液态烃;树皮煤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部分潮上带)泥炭坪,成煤物质来自于红树林-半红树林植物群。  相似文献   
6.
南鄱阳坳陷龙潭组树皮煤生烃潜力及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鄱阳坳陷的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因富含树皮体而称之树皮煤。树皮煤的树皮体含量大于40%,同时富含基质镜质体、小孢子体等富氢组分。用生烃模拟实验方法得知树皮煤产油率很高,达到413.80 kg/t,是迄今已知的最好的煤成油烃源岩之一。通过单组分生烃模拟实验证实树皮体最有利于生成液态烃,是树皮煤生油的主要贡献者。南鄱阳坳陷的龙潭组是中国南方演化程度较低的,白垩纪盆地的叠合造就了烃源岩二次生烃、晚期成藏的地质条件。乐探1井油藏的原油经油源对比为典型的树皮煤生成的煤成油,表明在中国南方保存条件较好的地区龙潭组煤成油的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
南鄱阳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的区域油气勘探与新资料评价表明:南鄱阳坳陷具有“上张下逆”双层结构的叠合盆地构造背景,晚期伸展沉积的陆相白垩系区域盖层造就了二叠系、三叠系海相-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在喜马拉雅期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条件;地处前白垩纪“南北对冲”前缘带的旧夏、二甲村凹陷,二叠系保存状况和白垩系盖层构筑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较好,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是该区已知的特征性优质煤成油烃源岩;“自生自储型”的龙潭组油气藏是该区其最有勘探前景的油气成藏类型,次为“下生上储型”的白垩系周家店组底部油气藏;而地处“凹中隆”的龙皮构造带则具有浅层油气勘探的现实性,可作为南鄱阳坳陷近期勘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南鄱阳坳陷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鄱阳坳陷为中– 新生代陆相盆地与中–古生代海相– 海陆过渡相盆地的叠合盆地,具有上张下压的结构特征。下构造层发育九岭推(滑)覆构造,自北向南推(滑)覆至南鄱阳坳陷中– 南部,南侧的官帽山逆冲体系向北冲,其间 的对冲前缘带为二叠系保存的有利区。中– 新生代盆地发育演化受燕山运动中期古构造格局和赣江断裂带活动的控制。烃源岩发育在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为本区富有特色的优质煤成油烃源岩; 纵向上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具备以断块构造圈闭和砂岩岩性圈闭为主的多种圈闭类型; 二次生烃、晚期成藏的龙潭组自生自储岩性– 构造复合圈闭为最有利的成藏类型。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阵列感应测井在断块油藏中的评价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驹油田储层沉积类型以三角洲前缘沉积的支流河道砂、小型滩坝砂为主,储层呈现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油藏受到复杂断块构造及岩性综合因素控制,其油水关系复杂。由于探测精度的限制,常规电阻率测井方法在该地区储层识别有一定的局限性。高分辨阵列感应测井具有纵向分辨率高,横向探测深度深的特点,通过该项测井技术的应用,在薄层识别以及复杂油水层判别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近几年南鄱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的地球物理和钻井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南昌凹陷为例,解剖赣江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赣江断裂带是NNE向构造带,控制了一系列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提出了南鄱阳坳陷的形成和演化是在燕山期古构造格局的限制下,受控于赣江断裂带的活动,以走滑伸展为主要特征。早期(冷水坞期)具走滑—拉分盆地性质,中期(周家店期—南雄早期)为左行走滑—伸展盆地,晚期转化为右行走滑伸展(南雄中晚期)和新生断陷盆地(清江期)。南鄱阳坳陷油气成藏以二叠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晚期成藏为特色,具备上、下(构造层)两套成藏组合,其成藏条件与赣江断裂带的构造控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