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定性和定量2种方法对平南油田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对比研究。定性方法采用圈闭形成期法和生排烃时期法,定量方法采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2种方法研究结果吻合,表明平南油田奥陶系储层在东营期末一直到第四纪都有油气充注,但主要成藏期为明化镇早期和晚期两期油气充注,寒武系储层在明化镇期一期充注完成。  相似文献   
2.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FIS)是一种先进的地球化学分析工具,通过自动而快速的群体包裹体分析获得地层流体的化学信息,利用其响应值在深度剖面上的变化,能够解决一些常用方法难以解决的勘探和开发问题.FIS可以用于识别井眼附近未钻遇油层,由浅层钻井推测深部的油气潜力、研究盖层有效性、识别遗漏油层和低电阻率油层、确定油气运移路径、描...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 ,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特征。地化资料表明 :超覆尖灭带原油C2 9甾烷 ααα2 0S/ (2 0R + 2 0S)值为 0 33~ 0 4 9,C2 9甾烷 αββ/ΣC2 9值为 0 31~ 0 39,原油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斜坡区油气主要分布在二叠系 ,剖面上原油物性及地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风城组上部、乌尔禾组原油密度介于 0 76~0 83g/cm3 之间 ,C2 9甾烷 ααα2 0S(2 0R + 2 0S)值为 0 4 6~ 0 4 9,属高成熟轻质原油 ;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底部均见有沥青 ,原油密度介于 0 88~ 0 95 g/cm3 之间 ,C2 9甾烷 ααα2 0S(2 0R + 2 0S)值为 0 4 0~ 0 4 4,呈现低成熟—成熟特征 ;晚期高成熟气体的注入 ,使密度较高、低成熟—成熟原油发生脱沥青作用 ,形成沥青和轻质原油。断阶带内缘原油为高成熟原油 ;外缘原油的分布与斜坡区相反 ,底部为高成熟轻质原油 ,上部为低成熟—成熟原油 ,表明在断阶带高成熟原油存在侧向运移并在垂向上排替早期低成熟—成熟原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范围为 4 7~ 5 2℃和 5 5~ 65℃ ,其对应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 ,进一步表明该地区存在多期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特征。地化资料表明:超覆尖灭带原油CC29甾烷-ααα20S/(20R 20S)值为0.33-0.49,C29甾烷-αββ/∑C29值为0.31-0.39。原油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斜坡区油气主要分布在二叠系,剖面上原油物性及地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风城组上部,乌尔禾组原油密度介于0.76-0.83g/cm^3之间。C29甾烷-ααα20S/(20R 20S)值为0.46-0.49,属高成熟轻质原油;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底部均见有沥青,原油密度介于0.88-0.95g/cm^3之间,C29甾烷-ααα20S/(20R 20S)值为0.40-0.44,呈现低成熟-成熟特征;晚期高成熟气体的注入,使密度较高,低成熟-成熟原油发生脱沥青作用,形成沥青和轻质原油,断阶带内缘原油为高成熟原油;外缘原油的分布与斜坡区相反,底部为高成熟轻质原油,上部为低成熟-成熟原油,表明在断阶带高成熟原油存在侧向运移并在垂向上排替早期低成熟-成熟原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范围为47-52℃和55-65℃,其对应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进一步表明该地区存在多期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5.
岩石压裂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岩石受力变形和断裂时,会产生声发射现象(弹性波),对其声发射事件的分析,可用来研究岩石裂纹形成机制和断裂过程。本文利用MEMS传感器对花岗岩单轴压裂过程的声发射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岩石试样破裂失稳可划分为四个过程。在整个应力加载过程中,声发射事件次数随岩石应变先呈增长趋势,后在岩石发生宏观断裂前呈减少趋势;声发射能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在岩石宏观断裂时达到最大;其声发射信号的频率一般为200~700Hz,随断裂的发生有降低的趋势。研究同时也表明,可通过对事件本身的定位(微震源定位)来研究岩石断裂位置。因此,MEMS传感器可应用于煤矿、水库和油田压裂等微地震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高温高压合成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合成包裹体目前主要以石英包裹体为主,而作为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中重点研究的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鲜有合成方面的报道.本文利用高温高压釜在100MPa,350℃下促使方解石裂隙愈合合成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NaCl-H2O),模拟了包裹体的形成,并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及显微测温技术对合成包裹体的成分、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验证了合成包裹体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含油气盆地中膏盐岩层对油气成藏的重要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多数盆地的膏盐岩为蒸发成因,部分地区则为深部热卤水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膏盐岩的形成环境(主要是陆相湖盆蒸发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为油气生成提供物质保障.深部热卤水作用致使深部热流体上侵,将提高烃源岩的油气转化效率以及为无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膏盐岩能使其下部地层保持较高的孔隙度并且形成次生孔裂隙(但也可堵塞下部地层原生孔隙),同时本身也可成为油气的运移通道或储集空间,是其下部异常高压系统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膏盐层可以单独封盖油气,也可与断层联合封堵,具有很好的封盖能力.膏盐层对其上、下地层的区域构造样式产生影响,也限定了油气运移的途径和聚集层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五大莲池、云南腾冲、吉林长白等火山活动区温泉释放的幔源气体CO2/3He 比率受到幔源气体释放机制的控制,在深切岩浆房的断裂活动作用下,以断裂为通道直接自岩浆房中释放的幔源气体,以低于幔源气体脱离岩浆时的CO2/3He 比率为特征,其比率为107 ~109 。同时,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中受活动断裂控制的新生代形成的黄骅、济阳、苏北、三水等地的幔源CO2 气藏,均以107 ~109 的低CO2/3He 比率为特征,与火山区通过断裂通道释放的幔源气体的CO2/3He 特征完全一致。这表明,幔源气体以断裂为通道自岩浆房中直接释放的机制对于含油气盆地中幔源CO2 气藏的形成、气源的补给和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的塑造起着控制作用,同时也为CO2 气藏的幔源成因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坨庄地区深部储层中发育被方解石充填的构造裂缝,方解石脉中油气包裹体丰富。方解石脉中包含2种不同结晶形态的颗粒,它形细晶颗粒和自形中晶颗粒,且2种晶体颗粒中流体包裹体特征也有所差异。通过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观察、显微测温以及PVT模拟恢复了包裹体被捕获时的温压条件,分析了油气成藏的特点:①流体包裹体只记录了一期油气成藏,主要在明化镇组沉积时期;②油气成藏早期,储层压力系数小于1,表现出低压成藏的特点,断层活动产生的泵吸作用是油气充注的主要动力。此外,研究结果表明,不能简单根据储层自生矿物的岩相学特征划分成藏期次。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惠民南斜坡古流体势及油气运移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结合热力学计算可恢复油气运移时期的古流体势,从而有助于预测油气富集区。通过惠民凹陷南部缓坡带的100多个包裹体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该区沙河街组四段地层在明化镇时期的古流体势分布,认为钱502及曲斜8为该区油气充注时期的低势区,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