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8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Z油田储层层间渗透率级差大、非均质性强,解堵体系泵注过程中会优先进入高渗层,造成渗透率级差进一步增大,解堵效果不理想,且常规的VES转向体系只对二价阳离子敏感,在海上砂岩储层缺少二价阳离子的情况下应用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以一种对K+敏感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LD-VES为转向体系,与解堵体系配合使用形成了适用于海上砂岩储层的转向解堵体系。评价了转向体系的增黏性能、破胶性能、耐温性能、抗剪切性能以及与解堵体系的配伍性能,分析了转向体系的增黏机理以及破胶返排机理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KCl质量分数为7%时,增黏效果最佳,在温度为120 ℃、剪切速率为50 r/min下,体系黏度可以保持在1680 mPa·s,经过170 s?1高剪切速率剪切2 h后,黏度仍有1750 mPa·s,体系具有良好的增黏、耐温和抗剪切性能;转向体系与解堵体系混合后无沉淀、残渣生成,配伍性良好;加入相同体积煤油后,体系能够迅速破胶,具有优良的破胶性能。现场应用后日产液量27.92 m3/d,较作业前的8 m3/d提高3.49倍;日产油量16.75 m3/d,达到作业前的4.05倍,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上存在大量的低渗油田处于待开发状态,油气储量大,动用程度低,它是未来海上油田油气接
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海上低渗透油田的增产措施技术手段非常有限,海上平台受到空间限制,部分储层还存
在厚度薄、边底水活跃的特征,水力压裂等低渗透油藏改造措施也难以实施;常规的酸化措施改造力度弱,酸液很
难注入地层,导致酸化效果不理想。通过大量、深入的研究及论证,爆燃压裂酸化是一种低渗油藏储层改造技术,
它适合于海上油田特殊油藏、平台条件,工艺简单,安全可靠,在中国海上油田LF13-1油田26H井进行首次应用,
作业前该井由于产量较低,长期处于关井状态,作业后产液量为127m/d,目前已累增油1237m,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在中国海上低渗油田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涠洲11-4油田B3井于2009年8月进行了固砂作业,作业后产液量和产油量大幅度下降,其原因主要是高分子聚合物型抑砂剂对地层造成了堵塞,为此研制了HBJ复合解堵体系,该体系由HRS解堵剂和BHJ3-G解堵剂组成。HRS解堵剂能有效降解抑砂剂组分,同时BHJ3-G解堵剂能有效改造储层渗透性。HBJ复合解堵体系在B3井进行了应用,解堵后产液量大幅上升,取得了较好的解堵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渤海油田暂堵酸化所使用的水溶性暂堵剂SZD-01进行了暂堵颗粒稳定性试验、暂堵颗粒水溶性试验、调整暂堵颗粒粒径试验和暂堵效果模拟试验,提出了暂堵酸化技术的选井原则及实施暂堵酸化技术的工艺程序。暂堵酸化技术在SZ36-1油田C4井的先导试验成功应用为其在渤海油田大面积使用提供了保证。截止2009年12月底,已推广应用了5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田跃儒  宋爱莉  周际永  熊俊杰  安琦  斯旭 《应用化工》2012,(11):1970-1972,1979
天然瓜尔胶粉与醚化剂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制备C-GG改性瓜尔胶,考察了反应物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C-GG改性瓜尔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瓜尔胶粉:氢氧化钠: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1:0.2:0.06,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得到产品的性能符合标准,粘度达到3 650 mPa.s,取代度为0.224。  相似文献   
6.
文昌X油田为疏松砂岩储层,采用的是PEM钻井液体系及隐形酸完井液体系,钻完井过程中漏失量大,且从完井到投产时间间隔较长,造成了储层严重污染,产量达不到配产要求。采用常规酸液体系解堵,无法有效解除钻井液中聚丙烯酰胺物质所造成的伤害,同时对岩石骨架破坏严重,酸化后存在出砂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研发出多效复合酸液体系,其中各组分协同作用,既能有效解除地层堵塞,又能保护储层骨架不受破坏,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石英砂溶蚀率0. 58%,N80钢片腐蚀速率1. 78 g/m2·h,钻完井液污染岩心解堵后渗透率增加倍数8. 36。该体系在X油田M井进行了首次应用,酸化后产液量由27 m3/d上升到120 m3/d,产油量达到103 m3/d,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压裂用支撑剂室内性能检测实验效率,依据行业标准《SY5108—2014水力压裂和砾石充填作业用支撑剂性能测试方法》编制了支撑剂性能评价子步骤最优化程序及数据处理软件,能够优化实验子步骤并智能快速处理实验数据,将支撑剂性能室内实验检测七大方面细分为几十个子步骤并进行最优组合。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支撑剂性能检测效率,平均单个支撑剂样品的检测时间可节省48%,相应的人工成本也降低48%。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行研制的国家发明专利测试仪器,对地层煤板进行了支撑剂嵌入实验研究。考察了在不同支撑剂类型、不同支撑剂粒径、不同铺砂浓度、不同闭合压力下支撑剂嵌入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闭合压力增大,石英砂的导流能力快速降低;铺砂浓度越大,支撑剂充填层抗压能力与抗破碎能力越强,裂缝导流能力越高。  相似文献   
9.
油层水力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工艺措施。压裂施工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所用的压裂液。而压裂液的滤失是影响压裂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本文首先对压裂液滤失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压裂液的滤失机理、影响因素。同时对降滤失技术进行了研究:目前常用的降滤失技术有提高压裂液粘度,添加压裂液降滤失剂和液氮降滤失技术等。最后对降滤失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南海西部文昌油田群部分油井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储层具有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多采用悬挂筛管完井,酸化时很难实现均匀布酸,往往出现增液不增油的现象。针对储层特点及完井方式,研发出了WZX-02自转向酸+WHS-05缓速酸的复合酸液体系,该体系能有效抑制酸液进入高渗层,避免酸化后含水大幅上升。该体系在文昌M油田D井进行了先导性试验,酸化前产液量为68 m3/d,产油量为32 m3/d,含水53%,酸化后产液量为207 m3/d,产油量为117 m3/d,含水43%,增产效果显著,可为类似中高含水筛管井酸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