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稠油采油工艺的探索试验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矿场探索试验和应用研究了,提出了一套较完善实用的针对原油粘度在8*10^4mPa.s以下的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采油工艺方法。这套方法成功地使郑6块、广饶潜山油藏、胜三区东一段等稠油油藏投入开发。  相似文献   
2.
元坝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压裂优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砂岩气藏具有埋藏深、低孔低渗、温度高、异常高压、岩性致密、非均质强、破裂压力及延伸压力高等特点,为了解决该类储层水力压裂破裂压力高、施工难度大的难题,对现有的气藏压裂技术进行了以下优化:①研制新的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其降阻率为72%~79%,对岩心基质伤害率小于17%;②采用集成创新技术,如低应力小相位集中射孔技术、最优前置液多级粒径降低压裂液滤失技术、低砂比造长缝技术、超高压压裂技术、高效返排技术等;③配套140 MPa采气井口,140 MPa超高压设备和地面管汇、高压压裂管串、高压井下工具,将施工限压提高至120 MPa,确保成功压开致密储层。该优化技术在元坝气田现场试验4口井5层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施工最高压力达到118.5 MPa,最大排量5.5 m3/min,平均砂比15%~20%,最大加砂量40 m3,施工成功率达100%;降低了延伸破裂压力,增大了施工排量,增加了人工裂缝长度和宽度,易于加砂,提高了储层渗透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矿场探索试验和应用研究,提出了一套较完善实用的针对原油粘度在8×104mPas以下的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采油工艺方法。这套方法成功地使郑6块、广饶潜山油藏、胜三区东一段等稠油油藏投入开发。用HVO降粘解堵防膨技术能有效地解除稠油层的近井堵塞,提高油层渗透率,降低注汽压力和稠油流动阻力;用蒸汽吞吐热力降粘和电热杆加热泵抽技术有效地降低稠油粘度,解决了特、超稠油的井筒举升难题;对于疏松砂岩的稠油油藏,采用PS稠油防砂工艺,有效地防止了稠油层出砂,延长防砂有效期,增加了稠油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元坝地区致密砂岩气藏水力压裂破裂压力高、施工难度大的问题,研制出新型超细低伤害加重压裂液。该加重压裂液使用了采用混合溶剂法制备的粒度分布在20~40 nm范围的固体颗粒加重剂,在100 g基液中添加70 g纳米粒子加重剂后,密度达到1.50 g/cm3,与胍胶体系完全相容,配伍性好;在120℃、170 s-1剪切2 h黏度仍有77.5 m Pa·s;对岩心基质伤害率小于30%,具有低伤害性质。元坝气田陆相致密储层现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在破裂压力高的致密储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温高压高含硫超深井射孔酸化测试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WB1井井深、高温、高压、高含硫、井筒承压能力有限等情况,成功实现了以RTTS封隔器为主的射孔酸压测试联作施工。酸化过程中,加重液体密度高达1.8g/cm^3,创造了储层改造中液体加重密度最高,RTTS封隅器测试管柱在高温、高含硫、井口高压90MPa以上连续6.5h施工的新记录,为类似超深井的射孔酸压测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陆相深层页岩储层的改造难度比普通浅层页岩储层更大,其主要的改造措施是以水平井加上大型分段压裂为主。元页HF-1井便是四川盆地元坝气田的1口陆相超深页岩气水平探井,完钻斜深4 982m,垂深3 661.80m。为此,在分析陆相超深页岩储层改造技术难点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优选出一套适用于本井储层改造的技术方案:采用自主研发的复合压裂液和压裂工艺技术,进行大排量、高砂比、大砂量、多级可钻式桥塞封隔分段压裂改造。除第一段采用连续油管射孔、光套管压裂外,后续各段均采用地面泵送"电缆+射孔枪+可钻桥塞"工具串,入井至预定位置,电缆点火座封、桥塞丢手后上提射孔枪至射孔位置进行射孔,随后进行分段压裂,施工结束后快速钻掉桥塞进行测试。现场实践结果表明:超深页岩气储层压裂达到了"一天两段压裂"的目的,刷新了施工排量最大、单段加砂量最大、平均砂比最高、钻塞时间最短等17项国内页岩油气井压裂作业施工技术指标。该井的储层改造成功为以后国内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实施大型分段压裂改造积累了技术及现场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气田具有高温、高压、高含H2S特性,储层埋藏深且非均质性强,由此带来了测试工艺复杂、储层改造困难、井控安全风险大等困难。在元坝超深高含硫气井测试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材质优化选择、一体化管柱多功能APR测试、多级压力控制、测试制度优化、快速返排、井控工艺、堵漏压井工艺、地面流程安全控制技术及海相储层改造工艺技术,从而满足了元坝气田“三高”气井试气的需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已施工完的16口井55层,获得工业气流14口井23层,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元坝气田勘探的顺利进行,取得了安全、优快、环保的工作效果和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