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松辽盆地发育2套主力生油岩,即青山口组一、二段和嫩江组一、二段泥岩。在2套生油岩之上、之间和之下均发育含油层,由于烃源岩与储层的空间配置关系不同,造成了油气运移方式和成藏模式的差异。通过对见油气显示井及已经发现的油气藏进行油源对比和成藏控制因素分析,把黑帝庙油层的油藏归纳为叠瓦状原生油气藏和串珠状次生油气藏2种成藏模式。叠瓦状原生油气藏受生油凹陷控制,主要分布在古龙凹陷和长岭凹陷及周边地区,油源主要来自凹陷内嫩江组生油岩;串珠状次生油气藏油源来自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藏,主要分布在大庆长垣,油源主要来自青山口组生油岩。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卫星油田是松辽盆地北部除大庆长垣以外葡萄花油层储量丰度、单井产量最高的油田。通过对油田内探井和开发井的研究分析,从生油条件、构造和断裂的形态及演化史、沉积相展布、储层特征及各开发区块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卫星地区的油水分布规律和油藏类型,并分析了成藏控制因素。卫星油田构造、断层、砂体的不同配置关系形成了多种油藏类型,以断层一构造油藏为主,其次是断层一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