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钻柱设计是否合理是钻井能否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大位移井中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综合考虑了大位移井钻井操作参数、井眼轨迹状态等实际因素的影响上,结合钻柱整体和各组件自身力学特性,对钻柱整体和部分分别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形成了大位移井钻柱分段组合、整体优化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南海流花油田A4ERW3 大位移井进行实例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实践证明该方法有益于指导其他大位移井钻柱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3.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区块致密气储层沉积条件复杂,非均质性强,连续性差,层多层薄,具有低孔、低温、低渗等特点,储层甜点预测难度大、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压裂改造难度大、开发效果差等问题.为此,开展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研究,以产能为导向,逆向开展钻完井和地质方案设计.根据工程实施效果实时调整,工程作业随地质变化而实时变动,搭...  相似文献   
4.
随着临兴致密气区块大开发的稳步推进,钻井数量逐年增多,钻进过程中的漏失尤其是表层漏失情况日益突出,处理漏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降低了钻井效率,影响了致密气整体开发效益.对临兴区块浅部地层岩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漏失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漏失机理,形成了适合临兴致密气区块的低成本高效表层堵漏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表层漏失问题,提高钻井时效,为后续井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神府区块致密气钻井过程中早期使用的常规井身结构,存在机械钻速慢、易泥包、钻井周期长、以及钻井废弃物处理等问题,对井身结构进行了改进性研究.从钻具受力、扭矩、泵压、侧向力、固井ECD、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井身结构Φ241.5 mm×Φ193.7 mm+ Φ165.1 mm×Φ114.3 mm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场作业表明,可以提高机械钻速26%,减少钻井废弃物40%,减少管材用量30%,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对后续致密气小井眼钻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固井过程中,水泥浆性能不稳定,影响了固井质量.利用试验的方法,研究分散剂、防气窜剂、缓凝剂、促凝剂加量对水泥浆体系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领浆配方:G级水泥+现场水+0.5%分散剂+0.5%防气窜剂+2.25%降失水剂+1.0%早强剂+0.12%缓凝剂+0.2%消泡剂+2%增韧纤维FIB;尾浆配方为:G级水泥+现场水+0.5%分散剂+0.75%防气窜剂+2.25%降失水剂+1.0%早强剂+2.0%促凝剂+0.2%消泡剂+2%增韧纤维FIB.现场作业表明,优化后的固井水泥浆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7.
管道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腐蚀,从而导致服役管道的损坏。除化学腐蚀外,管体中由于流体压力而产生的应力也将影响管道的腐蚀,局部腐蚀形成的应力集中将极大的减小管道的耐久性寿命。文章针对生产管道所受内压力 和局部应力集中会加速腐蚀速率,严重缩短管柱服役寿命这一现象,结合化学力学效应理论,分二向应力和三向应力两种情况,建立了内压力影响管道腐蚀速率的解析模型。算例计算结果显示,该模型所得结果与目前文献中应力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相符;得出了管道所受应力越大,管道实际寿命衰减得越快等结论,对确定管道的寿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临兴中区块致密气勘探开发节奏的加快,钻完井过程中的井壁坍塌、掉块、产能低等储层伤害问题逐渐凸显,影响了致密气开发效益。对临兴中区块储层物性进行了分析,对储层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确定了致密气储层主要的损害因素为水锁损害、应力敏感损害、固相堵塞损害、粘土矿物及潜在敏感性损害、与地层流体不配伍伤害。在此基础上,对钻井液和完井液开展了研究,研制了强封堵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和新型防水锁剂,现场应用表明,可以有效实现储层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神府区块为致密气产区,为进一步提高该区块的机械钻速、降低钻井成本,开展了小井眼优快钻井技术研究.井眼轨道由"直—增—稳—增—稳"优化为与地层走向精确匹配的"直—增—降—稳",提高了钻井效率;钻头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变了钻头布齿密度,调整了钻头切削齿尺寸和后倾角,增强了钻头的稳定性和耐磨性;优化了钻具组合,优选...  相似文献   
10.
在以水泥作为主要工程材料的工程应用领域中,由于水泥石裂缝产生后的后期治理过程极其困难,为有效解决该项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关于自愈合水泥的实验研究得到开展。本文分别就自修复水泥的修复形式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展望了未来自修复水泥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